饮梅泾水,食嘉禾米


濮院,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三十多年来,我饮梅泾水,食嘉禾米,为吴侬软语所感化,流连于濮川八景的美丽。这里有小桥流水,棋盘方街,幽幽弄堂;还有万家灯火,机杼声声,昼夜鸣响;更有日出万绸,客商如潮,挤满街巷。这里就是江南五大名镇之一的濮院。
长久以来,濮院作为礼仪文化之地为人们所熟知。濮氏好客,各方学者名流,纷纷来到镇上居住。明初寄宿在濮院的名儒宋濂所作《濮川八景》诗,引发了众多名流唱和,推动了镇上的诗词创作。身为濮院人,在这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下,必然是满腹经纶,出口成章,又懂低调内敛,涵养情操。人杰地灵不仅是上苍的赐予,更是一代代濮院人自身的努力与沉淀。
濮院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养蚕,这是和丝绸发展密切相关的。腊月十二蚕生日,旧时蚕娘娘常用米粉作茧圆祭灶,叫蚕圆戏。现在已经没有祭灶这个仪式,但养蚕期间的一些话语讳忌很讲究。比如忌说“茶”字,因“茶”与“蛇”同音,这也体现了濮院方言的丰富有趣。说到养蚕,便不得不说丝绸。自宋代濮氏迁居本地后,农桑和丝织业不断发展,所产濮绸白净、细滑、柔韧耐洗,乃绸中上品,为历代皇室官宦普遍采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繁荣绵延七百余年。
勤劳而又聪明的濮院人,用灵巧的双手,织出了五彩缤纷的毛衫;用睿智的头脑,展现了环球T台的时尚;用奋斗的足迹,搏击在世界潮流的前沿;用执着的信念,紧跟着祖国的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这是文化古镇濮院,这也是毛衫小镇濮院。他古朴而时尚,正如我们濮院人所具有的品格,牢记传统文化,紧跟时代潮流。作为新一代濮院人,濮院因我们而繁荣富饶,我们因濮院而魂牵梦绕。
这就是——我们的濮院。

已经看不到江南小镇的风韵了.
有 现在在造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