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绍兴政策更严了,连幼儿园都要好多证,怎么办,孩子读书好难哟!国家领导怎么不体谅我们打工者想把孩子带在身边的心呢?大家讨论一下吧
绍兴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下面一句话你自己想吧
绍兴要发展,就要吸纳更多外地人,要和本地人一样的入学
全都放开随便读,你们老家的学校和老师不都倒闭下岗啦!
关键是财政缺钱,建校钱,老师工资,学校运营费,养老保险金,财政也没钱啊。就学困难的话,买房子啊,政府就是这么打算的,算是刺激房产吧,土地财政害死政府啊,
政府也在努力,当然我相信,不会让一个学生辍学的。楼主放心吧,绍兴目前正处于社会发展前列,一个开发包容的城市是不会歧视任何一个外地孩子的。我本人也是民工子弟学校毕业,非常怀念五湖四海的小学同学时代。一个东阳的同学我以为是日本人,一个诸暨的同学让我学会了诸暨话,一个东北的同学让我知道,北方人天冷脸红扑扑的。怀念啊。
本地人读幼儿园都大半夜排队,个人觉得这个困难没有什么内外之分
准备好红包,俺们去校园领导里开开后门
主要是,绍兴的教育资源不能承受这么多的外地孩子。
如果一旦外地小孩可以轻松在绍兴入学,有许多外地孩子在可来可不来之间选择来绍读书。
绍兴人本地人家长比较排斥在班级中有过多的外地人,财政局、教育局和学校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现在他们遇到的问题是违反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做假证的多了
市政建设一直很落后,绍兴规划局的人永远眼光短一寸,这是为什么?大家都懂。
老家的教学质量不好 所以外地人才到跟着父母上学都是为了孩子们
没办法要的证件太多
都想到好一点的学校上学吧
这个可来可不来我觉得确实会影响了本地的孩子,是不是可以把他们集中归为同一个班级呢
绍兴财政没有困难的,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平均工资年薪20万,财政富余
许多外地人的孩子在绍兴读书,其实就纯粹是坐着而已。
一点书都不会读进去的,身边好多的打工人的孩子作业本全面的叉叉,而且一会儿做,一会儿隔几页不做。
个人认为,作为绍兴人他们可能每个人在表达意思上有些用词会有所不妥,不知道我是否能归纳出绍兴本地人真正的含义。所有本地人欢迎容纳外地人员,因为我们在绍兴是本地人,出了绍兴也是别人眼中的外地人,我相信她们表达排斥的不是外地人本身,她们排斥的应该是外地孩子所带来的一些不良风气从而影响本地教育,我周围有较好的外地孩子,努力,乖巧,然而相对来讲,不自觉的偏多,而她们不自觉等不良的风气所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生的多,管的少,或许有时他们父母不是不想管,多是忙于打工生计而无暇管育。
至于政府政策估计思量的方面会更多。
希望所有外地人员本身要放下区域介蒂,相信大家都能好起来、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