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控税、以税节地” 税地“联姻”深化发展

引言
近年来,不少地区的税务与国土资源两部门通过搭建平台凝聚部门合力、信息共享促进税收共治、数据智能应用实现精准管理,初步形成“政府增加财力、地税增加税源、国土规范管理”的共赢局面,两部门的合作成为政府部门间协同共治的典范。地税部门利用国土资源部门的宗地信息,开展申报数据信息比对分析、差异信息实地核查等工作,税款增收成效显著。
“鼠标画个圈,用地等级、面积、税额一目了然。”前不久,江西南昌市青云谱区某企业像往常一样在“网上办税服务厅”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时,惊讶地发现纳税系统新增了功能。
而更进一步了解该系统的新功能,便会发现,如果纳税人自行修改土地信息,系统也将自动发送风险提示,这对税务机关来说,对税源的动态监控和风险防范更深了一层。也就是说,一旦圈画信息与信息比对不匹配,系统立即生成疑点信息,税务部门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修正,疑点不能消除的,由税务机关进行核查。
这是税务、国土资源两部门“联姻”,合作开展“以地控税、以税节地”的一个侧影。
01
“以地控税” 地籍数据成果获得新生
税务、国土资源两部门合作由来已久。据国内不少媒体报道,合作发轫于地方,最早一批可以从2009年算起。
而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覆盖式查清了每块土地的用途、权属、面积、位置等信息,以及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普及,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立,并通过年度变更调查机制进行更新,为税务部门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2015年以来,国务院多次发文,要求各职能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先进理念、技术、资源,建立政府公共信息平台,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应用,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由此,开启了税务、国土资源两部门在国家层面自上而下的合作,两部门在全国一批重点城市开展试点。
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据媒体报道,成都虽然“以地控税”开展较晚,但“成效令人惊喜”。2016年,全市核实了22379条不匹配的宗地信息,新增了3044条税源信息,新增应税土地面积1338万平方米,发现应补税款及滞纳金22709万元。
再如,山东青岛市搭建了“土地房屋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了土地房屋权属自动交换、自动比对、自动派发,纳税人互联网税源核查确认,税源明细申报。
伴随供给侧改革深化,我国财税体制迎来了深刻变革。2016年全面实施营改增后,地方税源大幅度下滑。曾被视为小税种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成为税务部门的“当家饭”,深耕细作充分挖掘其潜力成为税务部门必答的一篇“大文章”。
而在合作实际情况中,宗地信息与征管数据不统一、数据更新不同步、基础信息不匹配等等瓶颈,也为税务部门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02
“以税节地” 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
所谓合作,共赢是题中应有之义。随着国家财税体制的纵深改革,一个新命题进入税务、国土资源部门合作视野:充分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即“以税节地”,倒逼地方政府节约集约用地和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各地以税节地主要通过两个环节实现,一是提高土地使用税单位数额,让企业在征地时就算清成本负担。二是对于已经占地但税收贡献低的,属于国家限制、淘汰行业的,强化征管措施,促使企业盘活、转让土地。土地使用税本身对企业用地起调节作用,但由于单位税额低,对于企业来说是“毛毛雨”。只有调整税额,加大了成本,企业才会考虑盘活土地。
据国内相关媒体报道,一些地区国土资源部门表示,税务与国土资源今后的合作应重点考虑放大“以税节地”效应。他们建议在国家层面实施城镇土地使用税改革,通过适当调整不同等级土地的保有成本,倒逼企业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建议,在顶层设计上应考虑对未能按照规定完成竣工建设的土地使用权人,通过征收税费,提升其不充分开发土地的持有成本,利用经济杠杆推动企业主动节地退地,解决当前闲置土地处置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共享应用,就是双方优势的互补。税务部门的人士表示,税务部门的优势是税收征收周期短,能随时发现土地利用变化,如土地闲置、未批先用、改变用途、企业使用集体土地等信息都是能促进企业节约集约用地的源头数据,可以及时共享给国土部门。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负责人建议,在国家层面调整城镇土地税费,通过适当调整不同等级土地的保有成本,倒逼企业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引导企业科学布局用地区域。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土地权利人和社会各方参与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积极性,有序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
据山西、宁夏等地国土资源厅负责人透露,当地正在通过协调财税部门进一步降低土地交易税费,以推动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发展。
“以地控税、以税节地”纵深发展的同时,随着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全面实施,税地等业务多领域合作的宽度不断拓展。
各类不动产登记中,房屋转移登记最受百姓关注。按照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此类登记的办理流程、环节、时限已成为评价各地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指标,按照便民利民的理念,逐步推进“一个窗口受理、部门并行办理”,以实现房屋交易、税收、不动产登记的有效衔接。
在地方层面,浙江省探索“最多跑一次”,江苏省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共同点都是有效衔接房屋交易、税收、不动产登记部门职能,简化了办事流程,方便了群众办事,得到了社会普遍的赞誉。未来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的逐步提升,税地等业务多领域深化合作的日益加强,将进一步推动不动产登记提质增效,切实发挥不动产登记在保护权益、保障交易、便民利民方面的积极有效作用。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李倩
编辑:苍穹数码小编
相关链接:
苍穹数码不动产控税平台
浏览器版本过低,暂不支持视频播放苍穹数码以不动产登记系统为基础,延展开发了“不动产控税平台”,实现地税部门与国土资源部门、住建部门的信息共享,对地税部门起到了提高土地使用税等不动产财行税的征管质量的作用。当然,对国土资源部门来说,有了这些税收信息,就能分析并及时掌握闲置、违法用地等土地管理的实时动态,从而实现“以税节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通过对不动产基础数据、不动产交易数据、项目规划数据、拆迁征用数据及金税三期数据的整合,结合房产估价系统数据,经抽取、比对、关联,建立不动产控税信息数据库参考国土、地税行业的相关制度和标准规范,以税务部门和国土部门的相互配合为基础,实现数据调用、关联对比、核查分析;通过风险监管、追堵漏征(对确认漏缴任务进行补缴,对信息有误进行信息更新和补录)实现不动产控税。
以宗地、房屋不动产单元为出发点,利用不动产的权属变化全程管理信息,以空间电子地图为管理入口,真正形成“以图管税、全程跟踪”的立体化税源管理新格局。
地面激光扫描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