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这些知名餐厅都倒了,给餐饮人留下了什么启发?

2017年,它们都关门了
1月:茶香书香、利苑(成都兰桂坊店)
2月:鼎泰丰(来福士店)、水货餐厅(退出郑州市场)、小猪猪烤肉(深圳福田cocopark店)
6月:后会友期、味千拉面(部分门店)
7月:金钱豹、一笼小确幸(上海门店)
8月:面包新语(福州、南昌地区所有门店)、很高兴遇见你(苏州圆融时代广场店)
9月:小天鹅火锅(成都市区6家门店)
11月:赵小姐不等位
除了上述餐厅,沙拉日记、合肥宜芝多、雍裕茗点居茶餐厅(岗顶店)、黄记煌三汁焖锅(松江新理想店)等也先后关店。
它们为什么没有活下来?
1.食品安全
食安问题是餐饮企业必须恪守的红线,不管是多大的品牌,一旦触碰将是灭顶之灾。很高兴遇见你出现“老鼠门”、一笼小确幸出现“腹泻门”、味千拉面出现“骨汤门”事件,这些品牌都因为食安问题,小则元气大伤,大则闭店。
2.追求“网红”,脱离餐饮本质
年轻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理性。凭借营销噱头只能给消费者带来一时的新鲜感,当这种新鲜感消失的时候,最终还得回归餐饮的本质——产品和服务。
比如赵小姐不等位,创始人靠包装炒作一夜成名,但菜品口味差、性价比低,是最为消费者所诟病的地方。
还有很高兴遇见你这类网红餐厅,依靠明星粉丝的追捧,急于将人气变现,但欠缺基本功,产品、服务都无法留住回头客,甚至食品安全堪忧,淡出消费者的视野只待时日。
3.制度不完善、经营管理不当
北京后会友期、广州比逗餐厅、厦门卷福小龙虾……多家众筹餐厅在2017年倒下。其背后,有餐厅管理层的争权夺利、财务信息的不透明、退出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完善。
众筹模式本身就先天不足(股东众多、管理难度大、风险高),如果后期的经营管理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造成的后果就是餐厅难以为继。
4.体系达不到,却急于扩张
品牌的扩张有其内在规律可循。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当人才储备、产品标准化、供应链管理各方面打磨好之后,品牌的扩张才会扎实和稳健。
5.品牌老化,缺乏创新意识
小天鹅闭店,除了成都地区火锅市场激烈的竞争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品牌老化、缺乏创新意识。
随着90、95后这一批新兴消费者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就餐模式和场景。新的消费场景、新的就餐方式、新的菜品正在越来越多的占领这批年轻消费者的心智。
如果品牌还固守所谓的“正宗”,不能做出匹配消费需求的改变,只能随着原有客群年龄的增长而变老至死。
6.经营者“三心二意”,资金链断裂
一些餐饮人做餐饮积累了一定资本以后,会把资金用来投资到别的产业。这种投资如果成功还好,一旦投资失败,就会造成资金链断裂,对于需要现金流支撑的餐饮业来说,这将使得餐厅无法继续经营。
好的餐厅总是相似的,倒闭的餐厅则各有各的死法,餐饮人们各自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