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废水处理
近年来,我国工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加大了工业用水的需求,从而也产生了大量工业废水。为应对环境污染的严峻局面,国家加大工业废水的处理力度。目前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市政污水处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量呈波动下降趋势,水资源问题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废水排放总量持续增长,2003年至2014年,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从247.6亿吨增长到510.3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80%。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会有一千多万人进入城镇居住和生活,按目前年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平均值65吨计算,将每年至少带来6.5亿吨的污水排放量,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断提升,市政污水处理市场增长空间越来越大。
政府鼓励水污染治理投资,并出台各项扶植政策,市政污水处理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市政污水处理行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并逐渐成为改善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
在未来终端供水价格、供水水质要求不断提升的政策环境下,考虑到膜法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的高效和出水水质的稳定等多方面优势,膜法水处理技术在新增的污水处理规模、现有污水厂升级改造市场空间巨大,该类技术在整体污水处理市场所占的份额也将相应提高。
三、再生水处理
再生水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再生水的合理利用不单具有经济效益,其社会和生态效益也是巨大的,国家对再生水市场的关注以及扶持的决心正在增强。
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再生水利用设施投资规模将达到304亿元,全国规划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规模2676万立方米/日。到2015年,全国再生水规模达到3885万立方米/日,比十一五末增长221%,复合增速26.2%,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的精神,要保证再生水利用,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到2020 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京津冀区域达到30%以上。相对于传统污水处理方法,膜法水处理技术在出水水质和稳定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其在再生水利用市场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四、海水淡化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绝对数量较大的淡水资源,但是人均淡水资源却相对匮乏且呈现地域不均匀分布状态。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约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约25%,目前全国城市中有约三分之二缺水,约四分之一严重缺水,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形势将更加严峻。沿海尤其是北方沿海地区和海岛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部分缺水城市因超量开采地下水已造成地面沉降、区域性地下漏斗面积增大、生态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目前我国北方地区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京、津、冀地区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地区之一。作为淡水资源的重要开源技术,以膜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海水淡化技术的成功应用无疑将成为上述地区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2015年上半年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成本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