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里的judithcx说,相对简单的发照片,还是更喜欢看我用文字描述美食。感谢你忍受我啰里啰说的描述方式。哈哈。最近2个月的美食贴,从每周2篇缩水为每周一篇,实在是工作不努力。这其实和我探店的时间有关。这市中心区的角角落落真的要花心思去找,目前素材的匮乏实在让我有些穷词陌路了。亏得了,几个坛子里不少阶级兄弟给我提供信息说让我给他们的店写点东西。我觉得,必须的。因为,深深感受到每一位创业者的不易,更何况是一位餐饮创业者。要不是骨子里有股桀骜不驯马云的那种精神,没人愿意干着“白天不懂夜的黑,笑脸面对哈哈哎,满身油烟当香水,我就差点给你跪”的“讨饭活”。
只是,在某些方面我们也确实需要有些匠心精神吧,不至于来的人多了,被骂的越多。打铁还需自身硬对吧。这次到台湾,见到了不少具匠心精神的店老板,基本说明一个事,老板和顾客的关系就是“You jump I jump”!OK?
在台湾朋友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这家“一品山西刀削面”。初看到这个招牌,我差点没一脚踩空从车上掉下来。虽然知道眷村文化为各地美食在台湾的传承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没想到,这山西刀削面也能成为台湾牛肉面的三甲之代表。
这家店最吸引人的是墙上的奖状。我好像除了在我们小学学霸沈同志家里看到过满墙的奖状外,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种场景了。这些由政府颁发的奖状、证书、锦旗什么什么的,仿佛说明眼前这位穿着长围裙清瘦老板是个不简单的人。我们问老板什么好吃?
“番茄牛肉面!!!”
“OK”
“刀削面还是拉面”
“哪种好吃?”
“刀削”
“噢啦”
(师傅说话向来简单明了)
在来台湾以前,我给自己定了有两样必须吃,第一卤肉饭,第二牛肉面。否则,就算白来了。看过不少节目和书籍介绍台湾牛肉面,在原料的选用、香料的产地、烹饪的时间甚至烫碗的手法上都有极致的要求。这或许就是匠心吧。(我理解的匠心就是为将心比心的做食物给自家人吃)。
很快,一碗汤澈色亮的番茄牛肉面放在了我的面前。“如果老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要对老板说,再来一碗!”如此简单又单纯的牛肉面,没有任何高大上的餐具和环境衬托,它就是这么纯朴。大块的牛肉没有深色调味料的掩盖,只有纯洁的本色。牛肉块数量之多绝对配的上“牛肉面”这三个字。清澈的汤底里,看到的只有牛肉纤维和番茄的的纤维质在飘动。汤的数量恰到好处的盖住面条,又让牛肉愉快的露出了头。白皙的刀削面,宁静的躺在那里,有些丰润,有些暇意,有些充满了原始欲望。我端详了它很久,总觉得这份牛肉面透露出原始的质朴。或许这就是一碗牛肉传递出的场景“小店大食”。
用勺子底轻轻压一压面条,看着汤汁缓缓流入勺内,心情别样欢愉。汤勺先在鼻下闻了闻,除了番茄和牛肉特有的酸香外,没有其他的娇柔的味道。汤流入嘴里的当时当刻,世界是宁静的。宁静到只听到咕嘟咕嘟声。我不知道唾液和汤水哪个先润泽我的味蕾,几乎是同时吧。番茄浓郁的香味证明着这原料本身的品质。很多地方已经很难吃到如此芬芳的番茄味道了。这种物质和蛋白质的结合,产生了无以伦比的味觉层次感。番茄和牛肉内富含的大量谷氨酸叠加产生的鲜味简直无以伦比。我夹起一块牛肉,筷尖传来的质感是那么强烈。如此大块的牛肉,轻易的被撕裂。牛肉纤维在嘴里完全没有软绵感,相反一丝丝柔韧使得这块牛肉具备应有的嚼劲。没有几口就化为乌有。
整碗面条我没有吃完,倒是又向老板加了一次汤。我沉浸在美味中很久。这种自然的感受如同台北传递给我的气息一样。繁华纯洁又朴实,喧嚣中有那份宁静的存在。很好,很好!
今天的字好多,享受
不爱吃番茄的我,硬生生看饿了
这么大块的牛肉,想到国内的牛肉拉面,我哭。
说的我都饿了
如果说当今大中华圈内,哪里最适宜居住和生活,台湾地区,绝对是最好的,没有之一。
鲜的有一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