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代课教师的呼声


巴州区代课教师的呼声
——对巴州区教科体局回帖的几点拙见
拜读了教育科技体育局,代表区委、区政府对代课教师在四川麻辣论谈所发《巴州区代课教师请求领导关注》帖子的回复,从中读出了四层意思:1、2014年巴州区解决代课教师的地方政策是有政策依据的。2、以时间划定代课教师招辞命运是有历史依据的。3、资格认定是太阳下的阳光操作。4,代课教师诉求是无理取闹。对此,我们想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巴州区执行代课招聘政策,是在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的选择性执行。四川省办公厅[2012]184号文件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保证在2012年底前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不得再产生新的代课。"这一规定明确限定了应该妥善解决的代课教师对象,同时也为代课教师定了性。在解决代课教师具体政策上国家和省都作了规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央编办《关于妥善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中指出:"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着眼长远、以人为本、建立机制、通过择优招聘、转岗使用、辞退补偿、纳入社保、就业培训等多种有效途径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根据以上文件内容,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我们应该属于2012以前妥善解决的代课教师对象,二是择优招聘是前提,三是要以人为本多种措施解决代课问题。转而再看巴州区解决代课教师的做法:首先以划分时间段的简单方法来确定招聘和辞退代课教师,剥夺了2005年至2012年代课教师参加择优竞聘的权利;其次再看那场走过场的招聘测试,结果让那些只考了三四十分守大门的门卫、勤杂人员、能力低下的代课人员也顺利地转了编,成了光荣的人民教师中的一员,和领导讨论一下,这符合择优招聘的前提条件吗?就我们理解,择优招聘是后四种途径的前提条件,转岗使用,辞退补偿、纳入社保、就业培训,应该是在“择优招聘"后对没有入选的代课人员应该采用的方法;最后再看巴州区解决代课教师的途径,就那么简单的两种方式——招转、纳入社保。什么补偿、转岗使用、辞退补偿、就业培训全都设有,这样的地方政策与国家、省的文件精神差距是不是大了点?
二、有限的地方历史政策,应该回归到现实和上级政策上来。回帖称"2004年国家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事业单位全员聘任制,对事业单位新聘人员入口作了严格控制。"继而又称"为规范教师队伍管理,2005年初区委、区政府不允许再聘新的代课教师"。根据此说法,控制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入口,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不再聘任代课教师,是国家政策要來。请领导们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国家教育部2006年曾宣布要清退全国44.8万名代课教师,又于2010年再次宣布要清退全国30多万代课教师,然而国家却在2011年出台了《指导意见》,由原来的"清退"变成了"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两种政策发生了质的变化。紧接着四川省于2012年出台了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2012]184号文件,就在2017年两会期间,马敏代表建议:“代课教师编制解决、鼓励政策怎样持久……这些是解决农村基础教育的关键。"以上文件的出台和代表的建议不都是在旧有政策宣布之后发生的吗?这些事实无一不在说明这样一个问题,政策应该具有时代性,政策一旦成为过去就是历史,历史总是有限的。今天一对夫妇生养二胎鼓励、支持、保护,昨天要则重罚;今天是市场经济,昨天是计划经济;昨天把解决温饱作为目标,今天则要全民奔小康。试想导向政策如果永远停留过去时代,社会还能进步吗?中国梦还能实现吗?事实上全国特别是西部不发达地区代课教师仍然是大量存在,巴州不也是这样吗?2012年以前的120多名代课教师,他们为“普九"作出了一定贡献,为“双基"达标付出了辛劳,现在他们虽领着微薄的工资,但还仍然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为巴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达标在不懈努力。巴州区为什么还要紧抱本就残缺的招聘政策不放呢?这样的政策能有公正科学可言吗?建议区委区政府重新评估巴州区2014年的代课教师招聘政策,回到现实,回归到省、国家政策上来。国家对地方执行国家政策执行力的要求是,国家政策是大政方针,是必须遵循的准则,地方政策是围绕国家政策,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的实施细节,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以国家政策为准。矛盾冲突已经出现,请区委、区政府按国家、省的文件规定,解决2012年以前代课教师编制吧,这不但不影响政府形象,反而还会增加政府公性力我们也听说领导们有担忧,怕其他部门、后来者撵船,解决2012年以前代课教师的编制,国家、省有妥善解决代课教师的专项文件,有哪个部门有理由撵船?哪个后来者又有理由来撵船?
三、资格审查有太阳没照到的地方,存在阴暗角落。有这样几个现象可以说明这一观点:一是学历同等,参工同时,工作还没有落聘者优,为什么就被确认为合格对象堂而皇之转了编?二是毕业时间晚,参工时间短,工作业绩还没有落聘者突出又为何成了合格条件?三是2007年才从外部门来到学校代课,咋就捷足先登跑在了老代课前面顺利入了编?四是资格审察不是强调连续工龄吗?为啥那些走了又来来了又走的代课也成了条件中人?五是不是强调招聘对象是中小学代课教师吗?为什么私立幼儿园的领办者还一路绿灯走进了正式教师行列?以上这些现象属不属于暗厢操作?其中是不是存在某种利益关系?这些现象领导们了解吗?如果了解为什么只叫我们去告,你们咋就不能再核实一下呢?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回复中还为他们找出一条特殊理由——他们有资料,时间节点上他们在册。为什么不究究他们是怎样弄到这些资料,怎样进入合格登记册的?弄清事实真相这该是谁的职责?
四、代课教师有理未取闹,合理诉求理在当然。从回帖中看,回帖人观点是巴州区招聘代课教师政策是正确科学的,过程是严谨透明的,工作是不容挑剔的,这无疑反衬出代课教师的合理诉求是无理取闹。我们则认为我们是有理的,前面一、二、三条的讨论就有力的说明我们手握充足理由,但我们据理没取闹。领导们应该清楚,从巴州区招转代课教师工作结束后至今,我们这个群体从来没有做过超越法律法规的事,从来没有散布过有损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形象的不当言论,我们的诉求表达都是通过信访部门、市区主要领导以及相关领导来表达的,而且层级和范围仅限于市、区两级,在所有的努力都如石沉大海之时,我们才选择了麻辣论谈这个说话的平台。区委、区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们,我们在此摘录总书记对信访工作的论述,来表达我们对我们的合理合法诉求能引起领导们高度重视的热切期盼。
国家领导人说:
——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彰显党的为民宗旨
——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解决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务必理清工作思路
——解决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重在不折不扣执行
领导们,我们在等待,我们的家人朋友在期盼,我们身边的同事在关注,我们合理合法的诉求何时能得到妥善解决,何时能把我们这个弱势群体排进奔小康的队伍中,拭目以待的可不是一个小群体啊!
鉴于此,我们再次郑重表示:
一、不接受2014年区委、区政府解决代课教师的方案,不接受对我们不公正的处理。
二、同是符合国家、省代课教师条件的代课老师,就应理所当然的享受同等待遇,强烈要求解决我们的编制。
三、我们迫切期盼,漫长的合理诉求能得到圆满解决,我们将在三尺讲台努工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领导关怀。
四、我们合理合法的诉求若得不到妥善解决,我们将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
巴州区2012年前全体落聘代课教师
二0一七年十一月十日
============================================================
编辑备注: 巴州区教体局于11月12日回复,内容见关于麻辣论坛“巴州区代课教师的呼声”一贴的回复

把问题帖变成炒作帖,那么关注的人几乎就是发帖者自己了,真正关注的人会很少。
这真是很矛盾,不顶帖担心没有人关注,顶帖太多就成为炒作,又可能引起其他网友不满意,也没有人关注。
自己把握尺度吧。

为什么买面的都解决了呢?不公平。

领导确实应该重视这个弱势群体!她们真的很辛苦!

应该关注她们

关注代课教师

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请求领导关注

据说六中外面卖菜的都是解决了的哟,我有个同学,2006年跟我同时毕业,居然也是2004年在册的,2014年也解决了哟

请关注关心一下小学附属幼儿园代课老师!她们实在不容易,她们操着卖白粉的心拿着的是卖白菜的低廉工资。她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人类的未来!她们凭什么肩负起培育祖国花朵人类未来的重担!!!

是应该有一个公平机会

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心酸

恳请相关的领导出来看看,给个合理的解释,

有的人就是狗屎运好!不过别人有坚硬的后台跟靠山;这个是他人前世修来的福气前面有人拉她背后有人在推她。在一个生病的老师需要请假时临时请她代课几天,刚好就遇到了长期代课老师转正的事,自然而然她也就成了有编制的老师了。她才上班不到三五年又说退休了!狗屎运呀来了挡也挡不住!

写得太具体了,有说服力,情况是这样!

应该解决问题,领导就是个拖!

支持你们,加油加油加油!

开麻将馆开超市的,一天讲台都没站过的,都解决了编制,政策?公平?

职中门口开面馆的都解决了的。有失公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