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者是诸暨人杨维桢?翻翻这本书或许你就信了


《水浒传》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其作者施耐庵到底何许人也,历来众说纷纭。11月24日,诸暨市枫桥镇举行了古镇枫桥三贤文化研究会成立仪式暨《寻找施耐庵》一书首发式,该书大胆地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施耐庵就是大名鼎鼎的枫桥三贤之一,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杨维桢。
一听到这个观点,许多人估计都会哑然失笑,甚至嗤之以鼻。对于这些反应,本书作者——诸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强表示,并不意外。“施耐庵就是杨维桢的可信度,取决于读者对杨维桢的熟悉程度。如果对杨维桢有100%的了解,那么我们就会说施耐庵100%就是杨维桢;如果我们对杨维桢只有50%的了解,那么我们对于施耐庵的认定也就半信半疑了。”陈强在首发式上如是说。
事实上,起初提出这一观点的并非陈强,他本人对这一观点还有着从“打死不信”到著书立作的大逆转。今年初,陈强的大学老师,绍兴文理学院教授佘德余提出了施耐庵可能是杨维桢,他从杨维桢的生活经历、政治思想、宗教观、妇女观、文艺观等方面和《水浒传》的内容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十分吻合。浙江省《水浒》研究会此前也提出,水泊梁山原型可能就是诸暨白塔湖的观点。
一开始,陈强还试图去推翻这些观点,但随着他对《水浒传》和杨维桢研究的不断深入,他的观念被彻底颠覆了。“我连着两遍仔细阅读了《水浒传》,又静下心来细细研究杨维桢留下的众多诗文,再从其他文献史料中寻求印证。”陈强说,两人间越来越多的共通点被他逐一发现,有时候发现一个有力证据兴奋得一晚上睡不着觉。
到底哪些证据能够证明施耐庵就是杨维桢?
陈强抛出的第一个论据是,两人的人生经历完全吻合。根据现有资料显示,两人的生卒年、从政经历、政治观点等奇迹般地吻合。施耐庵与杨维桢的生年同是1296年,卒年都为1370年;两人都在钱塘当过官;张士诚累招之,杨维桢不赴,施耐庵征聘不应;至晚年,朱元璋召,杨维桢先婉辞不去,施耐庵屡征不应……
其次,《水浒传》中出现的大量语言,都是诸暨话,有些还是枫桥当地的方言。比如书中喝酒都称“吃酒”,倒酒叫“筛酒”,骂人用“黄汤”,与枫桥的酒文化完全一致。其他的诸暨方言还有:家生(器物)、肚饥(肚子饿)、丈人丈母(岳父母)、应承(答应)、松爽(爽快)、偏生(偏要)、清醒白醒(神志清醒)、做个不着(自我牺牲)……此外,书中出现的很多地名,在诸暨都能找到。从这些地方都能看出,作者很可能是诸暨枫桥人。
《寻找施耐庵》一书共有25万字,集文史考证、诗文互证、水浒联想为一体,通过杨维桢诗文解读、身世披露及其故乡风土人情的挖掘,找到了一条杨维桢与《水浒传》之间互通互证之路。书中提到的相关证据林林种种,翻阅一下还真能给人不少启迪。
陈强表示,之所以很多人对这一观点感觉十分突兀,很大原因是人们对杨维桢本人的不了解,学术界对杨维桢的研究也不够透彻。他也希望自己的这本书能够引起更多专家学者的注意,一起参与研究,破解“施耐庵到底是谁”这一历史谜团。
施耐庵就是杨维桢的观点或许会引发一场争论,但对于枫桥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今年,枫桥镇提出了打造“文创小镇”的战略决策,投资4.5亿元实施古镇改造。“枫桥有14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三贤文化是文创枫桥的支撑点。这次古镇枫桥三贤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寻找施耐庵》的出版发行,是枫桥开启‘文创小镇’之旅的重要资本。”镇党委书记金均海说。
目前,枫桥镇已签下《寻找施耐庵》著作版权,将借助影视、动漫、国学等媒介,实现IP内容产业化。该镇还将与中青旅合作,重点培育特色商贸和文化创意业态;与中国作协合作打造‘作家客栈’,让古镇成为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基地。

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楼主你再可以查一查《水浒传》里有木有香榧

杨维桢编辑 锁定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全堂村)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

就算是诸暨人又怎么样?还不是证明诸暨人好做盗贼,现在还欺世盗名做起文化盗贼了,说来说去还是盗贼,有什么光彩。

是这个意思,研究这个的确实无聊,只要是*****人,都觉得自豪。为什么一定要纠结人家祖宗三代!

诸暨人都是韩国搬过来的~

水泊梁山原型可能就是诸暨白塔湖的观点。
——说此话之人,读过《宋史》、《资治通鉴》吗?

现如今的学术界真的比那男盗女娼还恶心,为了出名真的连祖宗都可以拿来卖。。。。 你去把那兰陵笑笑生往徐渭身上靠也情有可原,毕竟那兰陵笑笑生只是笔名。可人家施耐庵可是有名有姓,实有其人,没准现在都还能找到后代,这也凑了太不要脸了。。

反了反了,是韩国人都是诸暨人迁出去的。

没法子现在人都不要脸了特别是砖家。

反正施耐庵只是笑而不语了

这也可以抢过来?过几年毛主席也可能被抢过来是浙江人,浙江也有姓毛的

毛主席祖上倒真是浙江人。或许小蒋的娘和毛主席真是一家人呢。

这移花接木做的好,特赐砖家称号,以资鼓励!

有可能,现今社会一切都有可能。

翻翻西游记这本书,你就知道施耐庵是吴承恩变的,吴承恩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越说越离谱,野心不是一般的大啊,连历史都想篡改,反了反了,简直反了。

施耐庵现在说确有其人,然鲁迅却言这只是个拖名。到底有没有也不一定。

看了楼主的帖子,思前想后,不知道有一个秘密该不该说。其实“水浒传”的作者是我。我其实是从大明穿越过来的

从语言文字上来看,好像是诸暨话嘛,一百零八将里面应该有诸暨人的

前段时间 萧山那边在说 西施是诸暨人 但是古时诸暨分上诸暨和下诸暨 下诸暨后来改名叫萧山 所以确切的来说 西施应该是萧山人 现在看来 至于西施是不是萧山人 不好说 但是看到这个消息后想想 萧山可能真的是下诸暨 而现在的诸暨是上诸暨 处事方式真的好像------不过和我们老百姓关系不大 只是现在的官方和学术界 也不知道怎么说

学生:“老师,昨晚我见一盲人打着灯笼走路。他明明看不见,打灯笼有何用? ”
老师:“如果他是怕别人看不清路,这是儒家;如果他是怕别人撞到他,这是墨家;如果他认为黑夜出门就必须打灯笼,这是法家;如果他认为想打就打顺其自然,这是道家;如果他借此开示众生,这是佛家;如果他明明看得见却装瞎,这是中国的政治家;如果他是真瞎,却打着灯笼给人引路,这肯定是中国的专家。

非洲搬过来的

作者怎么会是诸暨人呢?真他妈的吃饱了没事干!美国总统还是绍兴人呢!

“木卵”二字在《水浒传》中有没有出现过?

据考证,毛泽东祖上来自浙江江山

客家人可是从中原地区来的,,,看来是老家河南?再早点,会不会是非洲来的呢?

大忽悠爱上小忽悠。

水浒传作者是诸暨人杨维桢,本人不大恳定。但水浒传的续集《荡寇志》是绍兴人应该确定!《荡寇志》内好多地名都是与绍兴地名相符的,象东浦那边《清水闸》等,包括地方方言。大家可以去翻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