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历史人文景观,开辟一处旅游胜地,赵孟頫(字子昂),古居松雪镇,现下昂,扩大旅游资源,发展下昂经济。造。赵子昂,有一块青石碑高1.8米,宽0.8米,厚0.10米,表面光滑透亮,字为宋体,由于是古言文,看不懂其体是什么内容,只知有子昂,银两几个字样,其体要有专家论证,石碑可称是绝世珍品,堪称为国宝,埋藏在地下已有40多年,松雪寺建成开辟旅游景点,取出陈列,这位近800年历史的名人可以和我们面对面的说话。人们可以直接了解赵孟頫在湖州地区所创的基业,及化费的白银就一目了然了。赵孟頫:在下昂简解:
赵孟頫,1254年生,1322年逝世,元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人,憩居松雪镇。(下昂),宋亡,归里闲居。始任兵部郎中,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于书法绘画成就尤高。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传世书迹较多,
赵孟頫是我国元代最有才华的书画大家,在绘画史,书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赵孟頫的妻子管仲姬善于画竹,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画家之一,她的书画学自丈夫。他们的儿子赵雍也是知名画家,并且精于书画鉴赏。
传说:赵孟頫年轻时看中洛舍镇上的大家闰秀“管仲姬”,一次乘片叶小舟前往洛舍,行程将半,忽见泽国一片,烟波千岛,鸽嘶莉香,男耕女作,真是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打听当地村姑,才知此地名叫桃花岛,赵孟頫竟忘了热恋中的管仲姬,决定在此憩居下来,开创基业,建庙,造桥。等
赵孟頫62岁告老还乡,随带家眷及管家赵吉,重返故里在桃花岛定居,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因赵孟頫号称松雪道人,后此地即称“松雪镇”。建有“松雪观”(庙)、“相公堂”丹凤楼及戏台,还有道士垯(道长居住),多处桥梁等。松雪镇后改名为下昂镇,亦为纪念赵子昂。
松雪道人在松雪镇周边命名的村庄有莲花庄、桃花庄、桂花庄、日晖坛,神童河,银河井,石泉,香田弯等,在赵公笔下的神童,银河,望晖,听月,莲花,桂花,桃花,石泉,香田,形成了一付风景秀丽的画卷,都是当年松雪道人闲暇游历的去处。松雪道人的管家名赵吉,居住的地方后命名为“赵吉浜”(现在还叫赵吉浜)。赵孟頫是一位很注重环境保护的人,喜欢种树,大都是樟树、油树、女贞树、沙甫树、枫杨树等,都已是二人三人难以合抱的参天大树。整个松雪镇在林荫之中,如一座风景秀丽的花园小镇。曾听老年人说起过,下昂就是赵子昂的后花园。可惜赵公栽下的这些近千年大树很多在1958年时被砍伐,炼钢铁去了。
赵孟頫告老还乡后,在松雪镇安逸度过了他的下半生,于1322年逝世。赵公灵堂设在松雪镇赵吉浜这个地方,由管家赵吉操办丧事。赵公灵枢由赵吉浜出运,到德清县东衡戏台山与勤王山交接处,与其妻管氏合葬在一起,(德清人已重修了赵孟頫墓地),
赵孟頫定居松雪镇期间,致力于发展传统文化,以及农业、蚕桑业、商业,而没有建造他豪宅大院,只留下了一些公共事业资产,留给后人使用,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赵子昂,也就没有今天的下昂镇了。
下昂镇目前关于赵孟頫的一些文化遗迹,状况有喜有忧。松雪观(松雪庙)早年被拆除建了粮库,相公堂部分被拆除建了茧站,丹凤楼现亦已被拆除,古戏台在文革后期被下昂粮站擅自非法拆除。目前保存的古桥,镇东有一座“望晖桥”,含义是看太阳升起。镇西有一座“听月桥”,含义是夜深人静时可听月亮说话。镇西北有一座“清远桥”,站在桥上可见到一片绿色桑海,看着农家采叶养蚕,男耕女作,渔歌荡漾的情景。镇西南有一座“众安桥”,寓意为大众百姓能过上安逸乐业的生活。多座古桥已列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有成百上千乡民聚集在“松雪观”
(在粮库围墙外),进香叩拜,放鞭炮,唱大戏,来纪念这位历史名人。
可惜“松雪观”已经是一座没人管理的空置的下昂粮库。而且粮库前的围墙,长约有35米左右,高约3米左右,离河边帮岸不足2米,因无人管理,年久失修,围墙现已倾斜严重,并且有多处严重裂逢,有随时倒塌的可能。(部份围墙已倒塌)而大量群众在那里活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眼下我们的国家已强大富裕,不征收农业税,不用交公粮,下昂粮站已关闭。已报废的粮库长时期门窗关闭,现屋面严重漏水,造成木质霉变也会倒塌,这也是需要提早防范的。
现在下昂粮库无人管理,希望湖州粮食局领导能顺从民心,拆除危房仓库及围墙,拓宽道路,避免发生悲剧,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并请相关部门论证在原址重建松雪观(改建松雪寺)及古戏台,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恢复湖州的历史人文景观,开辟一处旅游胜地,功莫大焉。
2010年5月6日
2010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