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奢望。理由很简单,自从农 转非开始,农村,对于我这样的农 转非户口人员而言,那就是历史了。此时的室外,温度高达39度,再次面临夏季高温烧烤模式。如果时光真可以倒流的话,现在的自己,虽然不一定还在农田劳作,那估计也应该在家门口池塘的大树下玩着军旗对战了。前几天,看过一则视频短片,内容是一种对于当下社会追求的一种呼唤。小时候的我们,也曾经有着梦想,有着为国家、为社会努力创造的梦想和追求。当每天背朝太阳面朝黄土的时候,也幻想着能有一天可以上天,好好看看生养自己的这片大地到底长啥样?
今天,因为有了航拍器的存在,可以实现了自己的那点愿望
每年的七、八月份,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不能和城里的孩子那样可以到处游玩。暑假对于我们而言,那就是一份责任和义务。在需要完成暑假作业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帮着家人打理着自家的那一亩三分地。在之前的那一则美篇中也有提及到这一点。夏季的农忙时节,睡眼朦胧中的我们,凌晨四点就会被母亲强制叫醒,打着哈欠一路小跑到距离家数公里之外的农田---拔秧苗。有时候,运气不好的话,还能在秧苗中拔出蛇来,虽然都是咬了也没事的无毒蛇,但对于孩子而言那也够呛的。当然,除了蛇之外,秧苗田里还有很多的蚂蟥,死死叮着你的小腿吸着血,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节奏。当然了,对于这些小东西,不可能真拿开水来对付,只需要弄点食盐就OK了。
在印象中,每家每户的田地几乎都是一样的,要么四四方方,要么小小的一坨。每户的田地之间只需要一垄细细的田埂予以界定就可以了。刚开始被母亲带去认自己田的时候,总是容易搞错对象,不认得自己的田,跑到别人家的田里去。后来,因为有了田埂间的那几颗杨柳树的种下,就再也没有出现认错田的尴尬意外了。
经历过下乡农作的知识分子都清楚,从大锅饭到后来的分田自作,再到后来的农作互帮,也走过了一段让人难忘的人生经历。像我这般年纪的,虽然侥幸避过了那些年艰苦的岁月,但依然在农田劳作的问题上匆忙履历了几年。就打稻机方面,从敞篷的手打的,再到脚踏式的,发展到之后的柴油机带动的,逐渐到了后来的小型机械收割机的参与。只是,没多久,农田就开始消失了。
农村的孩子,和那时候的城里孩子相比,虽然物质条件上和生活环境上存在差异,但城里的孩子也往往享受不到农村孩子所特有的那份纯正和自由。夏季的天气是温热的,但夏季也是享受的。阳光下的我们,可以躲在稻田里抓泥鳅,可以趁着家人不注意的时候偷跑到门口的池塘里去抓鱼,还可以拿着自己制作的网兜去捉树上的知了。
对于夏季,还有一个最值得期待的时刻就是八月中旬,忙完了农活之后的我们,都空闲下来。这个时候,父亲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父亲会带着我们去市区的新华冷饮店享受城市里的清凉--吃雪糕。当然了,距离下半年的开学还有一点时间,在接下来的那段空余时间里,基本上,我都会在姑姑家度过。每天的娱乐节目基本上就是抓知了,捉螃蟹,摘莲蓬,帮着姑姑去市区卖菱角,乐此不疲。
自从农 转 非之后,所有关于农村劳作的画面渐渐模糊起来,那么多年过去了,特别是当习惯了城市居民生活之后,当高温天再次来袭时,很难想象,当年的我们是如果战高温而快乐的?或许,唯一的解释除了责任和义务外,那时候的气温真没有当下那么高。
当航拍器再次升空俯瞰大地的时候,思绪万千;当镜头里出现这样的画面时,不知道怎么的,就让我想起了父亲那曾经高大的身形。当年,就是他,带着我们劳作在广袤的水田之中。
进入八月,秧苗的播种已经临近尾声,对于这些依然劳作在田间的老人,道一声:不容易。
农村多是老人小孩。年轻人不多,下地干农活的年轻人更是少见,不是春节时回乡下,竟感觉冷冷清清的
农村城市化,这就是国家希望的。
好文章,顶上去!年纪大了,看后感触很深
小时候跟着去踩过的田现在变成了绿城御园
好文章,顶上去!年纪大了,看后感触很深,对于这些依然劳作在田间的老人,道一声:不容易。
年纪大了,看后感触很深
新华冷饮店在哪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