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真的是“德政”吗?


最新一期(总1283期)的绍兴《生活周刊》刊登了一篇《老小区加装电梯,绍兴何时能“破土”》。此外,最近有媒体报道:杭州市政府正式确定在上城和江干两个区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先行试点,并认为这是一个“民生工程”,为此还要动用公共财政,补贴每部电梯20万。而这样的政策动议在不少地方都有,比如上海也讨论过很多次,也有不少先行试点的政策。但是这个政策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它涉及到了利益冲突的不同人群,把财富在不同人群之间任意地再分配了;同时也扭曲了市场价格信号,非常容易造成政策套利行为,留下了腐败的空间。
政策的出发点当然是好意,主要是为了解决住在高楼层的老人没有电梯上下楼梯不方便的问题,比如杭州目前60岁以上老人就有20%以上,这些人有一部分住在没有电梯的旧房子里面,所以,财政补贴加装电梯是有利于老百姓的“民生工程”。但是政府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好意”是有偏的,因为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是从建成之日就被所有业主都知晓的公开信息,而没有电梯的高层住宅,由于不利于住户上下,其价格也远低于低楼层的住宅。比如这些多层住宅出售的时候六楼的价格往往是三楼的80%~90%,一套房子300万的话,这个差价就有至少30万。这说明:市场价格已经对不同楼层的住宅给出了合理的补偿。换句话讲,现在住在高层的老人虽然不方便,但是过去他们已经通过低价格得到了补偿,现在再动用公共财政补贴他们加装电梯,实际上就是对原来用高价格买中低楼层的老人的不公待遇。更何况,如果老人觉得住在高层不方便,完全可以置换到低楼层住宅去,没有任何人强迫他们继续住在高楼层,为什么他们过去得了便宜,现在就要全体市民去补贴他呢?
加装电梯的本质是改变了不同楼层住宅的相对价格,因为带电梯的高层公寓,每高一层楼,单价往往会提高数百元不等,一套公寓也就相差数万元。而这样动用公共财政补贴电梯的最后结果实际上是把私人财富从低楼层的住户手中转移到高楼层住户手中,既不合理,也不公平。而且会形成套利行为(一旦这个政策实施,那么会有人现在就去买入廉价的高楼层住宅,加装电梯以后再高价出售),这样对市场行为造成了人为扭曲,也为行政行为留下了寻租和腐败的空间。如果政府真的觉得有必要改善老人的居住状况,也应该直接补贴所有的老人,而不是补贴所有住在高楼层的住户,而让低楼层住户损失家庭财产。而且对老人的补贴也应该一视同仁,而不是只补贴住在高楼层的老人,不补贴住在低楼层的老人。因为高楼层的老人或许有上下楼不方便的问题,但是低楼层的老人也有阳光少的不舒适问题,难道我们应该让居住在低楼层的老人全部搬到带电梯的高楼层去吗?
希望当前的政府部门多一些符合市场经济的理性行业,少一些匪夷所思的行政乱作为!特别是类似绍兴广播电视报这样的本土大众传媒,记者应当更加专业地写新闻,绝不要哗众取宠地出馊主意误导政府!!

希望当前的政府部门多一些符合市场经济的理性行为,少一些匪夷所思的行政乱作为!特别是类似绍兴广播电视报这样的本土大众传媒,记者应当更加专业地写新闻,绝不要哗众取宠地出馊主意误导政府!!

不说房价,电梯一年的维护和使用(电费)就很高了,这费用肯定得业主来交,老旧小区那些老年人愿意交?肯交?

我赞成楼主的观点。

我80多岁的岳父母,原住五楼,前年卖了旧房子后买了套一楼的房子搬了下来.

先不讨论钱的问题,加装电梯肯定解决的一部分人的棘手困难,政策有时候不是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加装肯定也不是一刀切明显影响到底楼拆光出行蛮干,肯定会通过论证可行性,至于低楼层心理不平衡问题,这个只能自己调整了,就像现在的拆迁隔壁那幢房子拆了赔多少你这不拆,不能要求别人也不能拆。

让老年人电梯里关一次,看他们以后选坐电梯还是爬楼梯。

毕竟概率小,只要不往死里弄,老人还是选择电梯的。
楼梯2-3楼是上品。

加装电梯肯定要占用部分公共资源,一楼、二楼的不要装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