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核心价值观

案例:
在我们的身边逐渐的发现,制药、医疗、保险、教育本是普惠、公益性质的行业,但是现在却变成了商家盈利的机构,他们原本的服务对象,病人、学生、遇到灾难的人等,但是这些本应该被帮助的人反受到它们的“劫持”,遭其宰割。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是体制的问题,当然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体制出了问题。同时向想讲的是,这也是我们的价值体系出了问题,是由于没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企业,他们把赚钱当成第一甚至唯一目的,欺骗、坑害他人的行为得不到遏制,顾客的利益受到损坏,它们不可能持续盈利、成长为百年老店。
这是从大的的方面我们所发现的,从企业管理的内部我们也会发现,企业员工有很多让管理者非常头疼甚至不可理解的行为,比如:偷公司的东西、拿回扣、以权谋私、混日子不作为、拉帮派小山头,虚报账等等。为什么企业里面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制度是否健全,并用制度来约束,这是其中一个原因,除此之外,就是有没有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引导,是另外一方面。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谈谈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案例分析:
我们身边有很多些企业没有真正弄懂企业文化的作用,形式主义地模仿别的公司,或者从网上摘抄一些标语就当作了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这样做的时候,当然不会让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落地。还有一点,这些企业在确定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没有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挂钩,只是选了些动听悦耳的名词作宣传用。它们把核心价值观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就是没有落到地上,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其实,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行为才有意义。
要让企业的全体员工认同并践行企业价值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要让员工认识到价值观不仅和企业的命运、也和自己的利益有关;
(2)将价值观具体化,让员工知道怎么做。
关于后者,我们有很好的经验,最好的例子恐怕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能群众一针一线”“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打人骂人”“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没有读过书的士兵也知道怎么做。
最后想和大家说的是:
任何一家优秀的企业中,业绩可以讨价还价,但是价值观时绝对不可以讨价还价的。业绩没有了还可以通过其它渠道获得,但是价值观涉及到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失去人心,那就一切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