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说票据市场有很大一片蓝海,那是因为银行承兑汇票一直被企业广泛使用。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17年银行承兑汇票的交易量为102万亿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企业的主流支付工具,是企业间信用支付最基础的应用模式,尤其是在中国的生产制造行业,其占比超过50%。那企业为什么要用银行承兑汇票呢?
银行承兑汇票被企业广泛使用,一方面是源于结算需要,另一方面是融资需要。
首先,我们先通俗地解释下一张银行承兑汇票的产生,企业b给企业a供货,企业a欠了企业b钱,企业a找到银行c。
企业a:“小c啊,你帮我给企业b写张欠条,保证过一段时间你替我把钱还给他。你放心,你给他付款前,我会先把钱打你账上”。
银行c评估了下,答应了,然后开了一张“欠条”,注明“欠条”还款时的收款人为企业b,再盖上自己的章,郑重承诺:“到时拿这个‘欠条’来找我拿钱就行了,见票就付款。
企业b拿着“欠条”不知是喜是忧地走了。
常规来说,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是企业和一种支付方式,和其他支付方式比,不能说有什么绝对的优势,确切说是特定条件下出票企业最合适或者最无奈的支付选择。
如上例中,如果企业a对企业b能足够强势(比如企业a是企业b唯一的核心下游,但企业b有无数个可选上游),那银行承兑汇票也可以不给,直接定一个很长的账期,到时你再来找我拿钱吧,欠款拖的时间越长,财务角度上对企业a越有利。
但如果两者的相对关系反过来,企业b可以要求企业a别啰嗦,马上付现钱,甚至你得给我预付,钱付得越早,不管信用风险上还是财务上对企业b更越有利。
现实中很多时候,两个企业商量商量,考虑下彼此的相对地位、流动性状况、合作关系还有财务总监的心情,“这样吧,兄弟你也不容易,我也不容易,我找银行给你开个票(票据开立),这样你也不用担心我将来不还你钱了,你把票卖了(票据贴现),还能提前拿到钱。实在不行,你们不是还欠企业d钱嘛,你把票塞给他抵债(票据流转)。”
企业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更多是一种由双方的现实状况决定的可行支付手段。对于双方来说,本质是一个财务收益和信用风险保障的折中点,对结算双方的好处只是相对而已。这个过程中,唯一的积极改进就是加入了银行信用做担保,缓释了企业的信用风险。而这一点很重要。
使用银行承兑汇票,对结算双方的好处是相对的,那也就说明是有利的。那双方各自能从中获得什么呢?
对于出票方的企业a来说,使用银行承兑汇票,企业a可以达到降低成本、融资、改善报表资产结构等目的。
1、降低成本
当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资金又充足的情况下,只要对方接受银行承兑,企业a可以选择100%保证金,即将需要付给对方的资金作为开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以定期的形式(往往是6个月定期)存在银行,再以定期存单质押开出同金额、同时间(由于操作时间的先后,往往存单先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支付给企业b,企业a赚取定期存款利息,降低了财务费用;如果有银行贷款的企业,也可以将部分贷款置换为银行承兑汇票,通过少支付贷款利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融资
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在银行的信誉,将银行的授信规模拿出一部分开银行承兑汇票,按照目前的银行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的综合因素,保证金比例一般为0-50%,假设为30%,则企业每向银行申请100万的银行承兑汇票,只需要存30万的保证金,达到了融资70万的目标。
3、企业的其他需要
比如改善报表资产结构,需增货币资金。现在很多上市公司的银行存款反映很大,但是实际上企业能“自由”利用的资金不一定多,往往决大部分银行存款已经转为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银企合作的“特殊”需要,有的银行在某个时点需要存款数,而企业特别上市公司也需要时点数,就可以利用银行承兑来满足各自的需要。
比如银行在年底给企业放1个亿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存50%的保证金。从银行方面看,增加5000万的银行存款的同时,日后还会有至少5000万的结算保证。从企业方面看,不仅银行存款增加了5000万,报表好看了,而且年底可以支配的资金还多了5000万(从5000万货币资金变成了1个亿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了企业的支付能力,使企业的外部信誉进一步增强。
而对于收票方的企业b来说,它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好处!
1、可以增加资产的流动性,进而增强资产的弹性
银行承兑汇票可用于背书、贴现等,财务部门根据财务票据的运用原则,弹性使用。
2、可以避免应收帐款的风险,提高资金的回笼速度
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企业b增加了应收票据,减少了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提高收账率。
3、可以扩大销售
近年来,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对企业信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仅凭企业信用的销售往往不敢做,而附加了银行信用,收款风险就明显降低,增强了营销能力。
4、加强银行对企业的信用
银行通过开出汇票时,要求企业存入一定数额的保证金(10%-30%不等),增加银行存款;还可以通过办理贴现、再贴现、转贴现等业务取得收益,从而加强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
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是交易双方企业的“共赢”,有利可图,企业何乐而不为呢?
关注银承库,更多理财姿势等你解锁
责编丨小银
来源 | 文章由银承库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