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山东电商 掌握最新资讯!
导读:不用跑银行排队等候,只需在手机上下载个app,输入相关个人信息,就能查询个人征信,并在24小时内出具报告……确实挺方便,但背后存在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指出,运行机构和接入机构要健全征信信息查询管理,严格授权查询机制,严禁未经授权认可的app接入征信系统。
未经授权的中介app
“市场上的第三方app本身无法与央行直连,查询的方法其实是用户在app上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app通过抓取技术帮助用户进入央行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查询,并在收到征信报告后为用户有重点地在app上展示出来。”赛迪顾问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樊凯介绍说。
整个过程对于用户来说都是在app上完成的,但实质上是app利用用户提供的信息在征信中心的平台上进行查询,与用户本人在征信中心平台上查询无异,app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中介的角色。
“经济身份证”或被泄露
对于用户来说,个人信用报告是个人信用历史的客观记录,包含了个人借债还钱、合同履行、遵纪守法等信息,在个人贷款、信用卡审批、任职资格审查、员工录用等方面拥有巨大的作用,堪称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
利用app查询一般使用的是央行征信中心的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银行卡验证或者问题验证方式,需要通过手机和验证码注册,还要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进行身份验证,这些信息和随后查询到的个人征信报告(记录了个人身份、职业、借债还钱、电信缴费负债、社保公积金等)的信息都可以轻易被app留存甚至使用,将为用户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被人非法使用将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副教授闫怀志表示,“在app系统中清除这些信息,技术上并不难实现,但‘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部分代查app运营商为用户代查的初衷就是要获取用户信息,来实现其他商业目的。”比如获知某些用户在央行征信记录不良的情况下,可以向该类用户定向推销其他金融贷款业务。
还可能影响银行贷款审批
央行征信中心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只是提供个人信用报告,供商业银行在审批个人的贷款申请时参考,最终能否得到贷款,取决于商业银行贷款审批的结果。有银行工作人员就表示,短时间内频繁地查询,同时没有放款记录,可能会让银行认为你急需资金但却处处碰壁,因此会对你的借款申请更为谨慎。“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问题,用户频繁查询自己的个人征信,将会影响个人信用,在遇到购房、购车真正需要贷款的时候有可能会受到影响。”樊凯提醒说。
征信行为既与信息安全有关,更面临较高的金融风险。因此,就普通用户来讲,既要有信息安全意识,更要有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可以通过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现场查询、央行授权代理机构现场查询,也可以直接登录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等正规渠道查询。慎重使用各类社会app,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文 /科技日报 编辑 / 祝11
山东电商原创 转载请联系授权丨建议供稿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