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毁的古村落庙宇——寻找罪魁祸首?


近日,笔者再次踏进曾经出过六个翰林的六岸古村落,2014年11月22日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古色古香的陶氏庙宇,精致的戏台如今已经是一片狼藉,不堪入目。这场大火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呢?政府、文保部门有没有作出调查?大家都拭目以待。

见长碳,长叹!

长叹!长叹!

建议标题改为:被毁的古村落庙宇——茶厂是罪魁祸首吗?
不然,你标出茶厂有何用意?

长碳?长叹!

已在新浪微博@新绍兴师爷 发帖,借用了你的图片,请见谅!

不知道怎么多年家庙承包给个人,这个款项落入谁的口袋

一样的图就少放几张吧

线路老化引起的

当地政府缺乏保护意识!

陶氏家庙系清光绪二年建造(丙子年),为清代四合院硬山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均为硬山顶,小青瓦屋顶,二层楼。底层为开敞式。正立面明间设照廊,两壁呈外八字形,次间施檐。廊顶为鹤颈轩。底层明间梁架为抬梁式,次间为三柱五檩穿斗式。山门明间与大殿明间设九架抬梁开敞式卷棚顶建筑。分东西两间,东边为戏台,西为雨篷。大殿三开间,明间九架台梁式用四柱,次间为九檩六柱穿斗式。前廊顶铺天衣板。上有彩绘画图,均为石柱。
陶氏新祠堂坐南朝北。平面呈四合院式,由门厅、享堂及厢房组成,均为硬山造屋顶,单层建筑,小青瓦屋面。观音兜山墙高出屋面。门厅五开间,明次间为三架抬梁式,用四柱,前金檩和檐檩设鹤颈轩,梢间设二层楼,九檩五柱穿斗式。正厅开间与门厅同,明次间为五架抬梁式,用四柱,山面为八檩五柱穿斗式,前廊设鹤颈轩,两山墙及廊柱上有《新祠堂碑记》。东西侧厢三开间,明间为五架抬梁式,用二柱,次间为五檩三柱穿斗式。六岸陶氏家庙及新祠堂总体保存较好,山门戏台大殿梁架牛腿人物壁画,基本保持原貌,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价值。该祠堂布局严谨,结构完整,保存较好,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用意大家很清楚,文保点里面应不应该开茶厂?

这个是文革时期造就的茶厂,文革对中国的文物破坏真的很厉害。这样延续到今天的茶厂文物监管部门也没有要求。造成今天不可挽回的损毁。现在要恢复原貌真的不太可能了。绍兴这样年久失修的祠堂很多。保护历史古迹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