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期微分享整理」企业税负与风险防范

如何科学正确的看待税负
先问大家两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所在的企业是属于什么行业,你别告诉我是属于制造业或者是批发业,要具体什么行业,进一步的你是否知道或者如何知道你的企业在税务机关的金税三期系统里鉴定的是什么行业。第二个小问题是如果税务机关觉得你的税负偏低,你如何向税务机关进行解释。这两个小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本文主要聊聊这个话题,可以告诉大家怎样知道自己的企业在金税三期系统里鉴定的是什么行业,怎样防止因为行业鉴定不准而导致的税务异常以及如何结合税务等指标进行自查并防范风险收入偏低,如何向税务局进行解释等等。
首先我们先看一个案例,是山东乳山市的一个地产案例,被查对象是一个电缆公司,它的主要疑点是政策税负偏低,毛利率偏低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异常等。其中的一个增值税税负是0.24%,这个确实比较低,同期当地的相同行业即印染行业,它的平均税负是3.8%,这个相对还是比较大的。因此税务机关就进行了稽查。稽查过程中发现这企业进项有问题,这企业购进煤炭并从第三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跌至成本是61.8万多元,抵扣税款是10.5万元。当然我们说他涉嫌接受虚增值税专用发票,最终的稽查结果是补充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税款是46万元,然后出50%的罚款23万元。因此税务如果偏低,偏出过大的话,那么一定要查找是什么原因。
税负偏低,而且没有正当理由,那么一般会导致的评估或者是税务稽查的风险,最终导致补税滞纳金并处以罚款甚至更为严重的这个法律后果。一般税务偏低,无外乎销项出了问题,销售没有记账,实际销售没有在规定的时间计销售申报销项缴纳税款;或者是进项出了问题,该进项税额转出的没有转出,不该抵扣的给抵扣了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或者是免税项目的进项抵扣了,或者是取得的增值税抵扣凭证,比如增值税专用发票不符合规范等等。
税负率
先看增值税的税负率,税负率一般指的是税收负担率,是指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在实践工作中以及理论探讨的过程很多人对税负率计算口径以及表述也不是完全一样,我们今天采用的是最常见的一种定义:增值税税负等于其当期应纳增值税除以当期应征增值税收入,分子是应纳增值税,分母是增值税的应税收入。企业所得税一般我们使用企业所得税贡献率这个概念,企业所得税贡献率等于应纳所得税额除以主营业务收入,分子是应纳所得税额,分母是主营业务收入。
1、增值税税负
税负监控
2016年10月8号最后一个省江苏省宣布金税三期系统全面上线,那么也宣告了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金税三期已经全面上线了。从去年到现在是不是越来越感到金三的管控力度,所以说金三系统不断完善,大数据比对分析的升级监控越来越严密了。
税负偏低其实不一定是问题,但这是税收风险分析风险识别的一个重要指标,税负偏低也可能成为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一个切入点。现在的税收管理是在税收风险管理框架下来讨论这个问题,那么整个风险管理流程第一步就是风险识别,从风险识别开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排序、风险评价,那么如果达到一定的风险区别,就进行任务统筹会下发任务,进行应对处置,应对处置的手段或者策略包括纳税评估、税务稽查,轻微的也可能是纳税提醒。那么我们就要关注税负的问题。税负肯定不是唯一的指标,风险识别的指标非常多,也非常复杂,但是税负是其中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最为简单,大家能够最容易理解的一个指标。如果说一个企业税负率长期偏低,长期的零申报,长期的留底,企业所得税方面没有实现税款,长期的亏损,再加上其它的异常信息,最关键是以上的所有的异常信息也没有一个正常的合适的理由,可能这样的企业离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也不远了,因为他对自己企业的纳税情况和相关数据也不关注。
常见行业的正常税负
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但一定要科学地看待税负,因为税负是一个动态的统计数据,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很多朋友都问,包括财务人员,甚至政府的领导有时候问某行业或者是某企业,正常的税务应该是多少,是否达到多少税务局才不会去查他?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税负在各个行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年份都是有很大的差距,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相关的税收政策和文件也从来没有要求说必须达到税负多少,这个没有这种规定的,其实这也反映在简单的管理方式。
中国这么大,全国各个省、各个市的管理模式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在税负问题上,各地的管理方式或者是对待方式完全不同,传统的税收管理可能把税负看的比较重,企业、机关非常重视税负,甚至就是如果企业收入偏低,税务机关可能会直接通知企业,说你的企业税负偏低,我们自己检查一下什么原因,紧接着就是要求补税差额,比如说我的行业正常税务是3.5%,你为什么才1.5%?这个没有正常理由的话,要补税到3.5%左右,其实这样做事非常的不合理,也是非常的简单粗暴,企业对此也颇有微词。因为我们知道税负相关的因素太多,表面上看是同一个行业,但是加工的深度不同,使用的原材料不同,生产工艺不同,然后行业细分也不同,产品的定价也不同,不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其实这样也挑战了税法的严肃性。你觉得企业有问题,应该有证据,有线索,或者是企业通过检查自我来核对相关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按照税负差额进行。
对于税负,另外一些省份城市可能对待税负就是另外一种态度。他们关注税负,但是不会因为税负高或者低直接对企业采取什么措施,还是按照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来进行风险识别,比如说企业收入偏低,那么计算机在分析的时候会考虑到诸多的因素,比如购进固定资产怎么样,因为购进固定资产后面会提到企业会填写相关的申报表,报告税务机关,税务机关的监察系统或者其他信息系统里面是有数据的,包括这企业是不是营改增之后购进了不动产以及承诺情况、留底情况、行业细分情况,不会简单地要求企业去补税,还是作为一个风险值放在系统里,然后再结合其它的异常数据,如果综合起来的风险值达到一定水平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才会推动风险任务对企业进行正式的纳税评估或者是税务稽查。在这种情况下,税负很重要,但是不会直接导致税务机关对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那么刚才讲了我们全国各地的方式的不一样,对于我们纳税人来说,要增强税法学习税法,同时也要适应当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模式。
当然任何一种管理方式,不好说哪种优哪种劣,但是一种趋势还是趋向于现代的管理模式,在风险管理框架下的把税负作为风险分析指标之一,然后把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作为风险管理风险应对的策略之一,这样来看是相对更科学一点。我们说每一种管理方式都值得尊重,每一种管理方式都需要相应的纳税人,必须得适应所在省市的管理模式。各地管理模式不一样,我们企业一定要尊重税法,然后适应当地的税收管理模式。我们知道有很多时候税负低是有正常理由的,比如说市场不景气,产品滞销,那么就会造成进项大税负低,甚至有留底。遇到这种情况,如果税务机关觉得异常的话,如实给主管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进行反馈就可以了。税负一定要辩证的看,在一定的时间,特定的行业,在一定的地域,包括考虑到具体的税收政策,有没有税收优惠,是不是涉及到营改增等等。
总之一句话税负低不一定有问题,税负高也不一定没有问题。
2、企业所得税的税收贡献率
相对于增值税行业税负率来说,企业所得税的税收贡献率大家知道的更少,在网上可能查到的也很少。那么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如果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无法获取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率的情况下,可以参考核定征收企业的应税所得率,因为核定征收的利润所得率,总局和各省局是有公布的,比如国税发2008[30],是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里面就附了各个行业的应税收入,但是行业应税所得率划分的比较粗放,比如说划分的农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应税所得率是4%~15%,划分的太粗放了,批发和零售的放在一块了,别说具体批发和零售是什么行业。
除了总局刚才那个文件,推荐大家看另外两个文件,当然如果你能找到你所在省市的关于企业所在行业定征收的公告或者相关文件,能看到你所在省国税局或者地税局核定的应税所得率的话当然更好。如果没有的话,推荐大家看两个省的公告,一个是福建省的,其公告特点是比较新,是2017年最新的福建省国税局和福建省地税局联合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有关问题的公告,里面附了行业的应税所得率。刚才总局是给了一个范围,而这个公告在总局的基础上在具体化,有了应税所得率之后,乘以法定的税率25%,不考虑税收优惠的话,就可以得出行业的税收贡献率。比如制造业,核定的应税收益率是5%,那么税收贡献率就应该是1.25%。
第二个文件是大连市地税局2014年发布的企业所得税应手续表,其最大的特点是划分的相对明细。比如纺织业,其给出的定制收益率是7%,纺织服装服饰业是6%,没有把它们放在一起。制造业也划分的比较详细,比如家具制造业,其给的应税收入率8%,如果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给的应税收益率7%。把应税所得率乘以25%,得出税收贡献率。如果很难获取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率的情况下,可以参考各地的核定征收公告的应税所得率做参考。
3、你们公司属于什么行业?
为什么说所属的行业很重要?
因为增值税税负,在行业划分越细,就会越准确。我们看某一个省份统计的增值税税负率,比如百货零售的增值税税负率经过测算是3.23%,如果是超级市场零售测算统计的平均税负是1.43%,相差比较大,那么还有其他综合零售是1.15%,我们这里说的是增值税行业统计的平均税负。
但是大家再关注两个具体的行业,比较接近的,但是悬殊都非常大,其中一个是粮油零售业,全省测算的平均费用是0.41%,同样是食品的行业,糕点面包零售行业测算的全省平均税负是7.61%,同样是零售的吃的东西,一个卖的是粮油,比如大米、面粉、色拉油等等。像这种粮油店平均税负才0.41%。如果是糕点面包行业,它测量的平均数是7.6%,悬殊十几倍。如果说由于种种原因,你的企业本来是做粮油零售的,主要卖大米、面粉,还有各种粮食以及食用油等等。那么应该说他参考的税负值以0.41%比较接近,上下波动一定幅度都可以,但是如果由于种种原因行业鉴定错误,把它鉴定成比如是百货零售,那么看上去也没错,但测算下来的平均税负就是3.23%,也就是说无论怎么分析,无论怎么看你的企业税务都是有问题的,因为太低了。进一步更夸张一点,如果你企业行业鉴定为糕点面包零售,那么你企业就悬殊更大了,可能会导致今年对你进行纳税评估或者是按传统的管理方式,要求你企业进行自查,你可能发现部分未开票收入没有及时申报,把它申报了,补了部分增值税,但是可能税务机关还是不满意,因为你补完税以后,你的税负距离行业标准税务还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到第二年过一段时间再来纳税评估,再查找异常企业的时候又会找到你,觉得你的企业还是异常。你都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老是找到我?其实奥妙就在这里面,你的行业鉴定可能出问题了。所以行业鉴定非常重要,一定要看看自己的行业在数据的这个金三系统里面是否准确。如果是因为你的经营业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么应该及时办理税负能力变更。
所属行业怎么查?
首先,要关注自己企业的实际经营范围,然后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结合自己的主营经营范围进行判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分得比较细,比如制造业就属于一个门类,其下面还分大类,比如劳务食品加工业;那么进一步划分了中类,比如食物有加工;进一步还可以划分到小类,食用植物油加工还在非食用植物油加工,就划分比较具体了。首先知道自己经营范围,然后根据国民行业代码表判断自己属于什么行业,当然要具体到行业小类那么进一步,再看国税局或者是税务机关的金三系统里面我们企业属于什么行业。
大家可能说这个很难,我怎么知道税务机关给我鉴定什么行业?我们可以通过各个省的,不管是国税局还是地税局,那么他都会提供这个电子税务局或者是网上申报的系统,我们在电子税务局网上申报系统里面,每年做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时候会让大家填一张表,这张表叫企业基础信息表。这张表打开之后会有一行,103那行是所属行业明细代码。大家看到这行的时候在界面上显示出来的就是你们企业在金三系统里面鉴定的明细行业,那么大家再跟自己判断了自己的企业属于什么行业,进行比较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的话及时到税务机关反映进行变更。大家也不用担心说现在也不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申报期我能不能看到?能的,不是要求一定要在企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