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内不论是电商的发展、移动电商的发展,还是近些年微商的发展,机会还是很多的,不过不管外在形式如何改变,零售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并不会因为时代、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零售归根究底就是买和卖,追求效率的最大化,追求对顾客服务的尽善尽美。还有零售类目的管理,商品的定价,营销的策略等等,不管是互联网时代还是实体店时代都是相通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今天聊聊我对电商一些核心的观点,中国电商的兴起、淘宝和ebay的战争、京东的价格战,也提到了线上线下零售的融合,还有新零售下有什么新的机会、新的挑战、新的问题。
首先我不得讲一下,a、关于天猫平台的构想,当初怎么去设计承载众多商家、用户,还有众多商品类目的电子商务的销售平台。
现在还会朋友问我,天猫为什么和淘宝有这么大的不同,为什么能取代了淘宝,最终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对于这个问题,是这样的。
1、坚持商家资质;
2、淘宝是类目导引,天猫是品牌导向。
不同于淘宝的类目导引,天猫走的是品牌导向,这样就避免了商品的重复。这就意味着,天猫店里只能卖某一品牌的商品,不是说你要卖手机就杂七杂八一堆挂在那里卖,天猫店就是必须明确你要卖哪个品牌的手机。这种设计的逻辑在当年还很有前瞻性的,如今看来,也许在关于模式的改革或创新上能有些借鉴吧!
b、规模、流量、价格战,在今天的互联网电商时代,该怎么去处理“规模”,怎么更好的利用“流量”,而对于不断“烧钱”的“价格战”又该如何做出清醒的判断和理解。
c、淘宝和ebay的战争,2003~2005年是ebay占领中国c2c电商垄断地位的阶段
2005年淘宝从规模上超过了ebay,逐渐将其踢出中国市场。
虽然今天不能照搬当年淘宝战胜ebay的做法,毕竟不论是用户成熟度,还是整个市场流量的吸引,亦或成本结构与现在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淘宝在战胜ebay的做法上有一些基本的概念,还是可以借鉴的,像当时,尽管ebay占据了中国拥有大流量的搜索引擎平台和门户平台的广告位,而淘宝为了在夹缝中生长,选择了和中小规模的网站合作的方式。
还有就是为了针对ebay有些功能是收费的,淘宝选择了免费开店的方式……由于这些“战略战术”很适应于当时的市场环境,也使得淘宝最终占领了市场。
过去的5、6年里,虽然电商的发展还是在前进中的,但就新的商业模式来讲的话感觉还是有些滞后。毕竟,淘宝是拷贝了ebay,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而京东则是拷贝了亚马逊,也是经过完善,最终逐渐成为b2c综合性平台的;只有天猫是中国本土出生的全新的商业形态——b2c。
放眼看看这几家大型的互联网公司,虽然销售增加了,流量增加了,但在商业模式这块,不管是o2o也好,微商也好,并没有大的突破,所以,目前来看,商业模式的突破是需要业界人员共同思考的部分。
今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全新商业模式的诞生,对于这一点,我相信肯定会有,且会给市场一个全新的冲击,不过由谁来带领,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就要我们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