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不惑之年,他决定投身创业。他没有自己的工厂,却能生产出高性能手机,一经上市瞬间一抢而空。技术出身的他,专注于产品和服务,被称为“中国智造”。他用“极致、专注、口碑、快”的互联网核心思想,打造小米品牌,改写中国手机业,被称为中国的雷布斯。
“把握战略点,把握时机,要远远超过了战术。一头猪在风口,台风大,它就能飞起来。”
2012年获得年度经济人物新锐奖,2013年被评为年度经济人物,连续三年,雷军吸住众人眼球,小米手机持续三年“发烧”状态。从金山到小米,从天使投资人到二次创业者,雷军的回归,被誉为“中国安德森向中国乔布斯的转身”。2014年开端,尤其是在去年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大会上与董明珠的赌局,人们开始担心小米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小米的红旗究竟能打多久。由这个质疑,我们不妨从雷军本人出发试着找找线索。
【创办世界级的伟大公司】
2011年诺基亚被收购,占据美国半壁江山的黑莓均陷入困境,在这样快节奏、高竞争、适者生存的手机市场,雷军的小米手机异军突起,突飞猛进,势头高涨。可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小米呈现这样的的局势。这得从雷军创办小米说起。
拥有金山软件从业的丰厚资历,和身为天使投资人获得的成功,近40岁的雷军完全可以享受过去的成就带来的名利,但他却迷恋上了速度。他在金山“退休”后休息了三年,内心还是有种冲动,那就是他上大学时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办一家世界级的伟大公司。尽管他在1988年参与创办的金山软件已经很厉害,但面对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互联网的崛起,金山“退休”,这样的境况对于他来说,是很挫败的。心理失衡的他开始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状况,和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相比,最后发现并不是因为马云更聪明,也不是因为没有马云勤奋,甚至比马云更勤奋,而是在于没有顺势而为,没有把事情做到点子上。
2004年想清楚这个问题后,他就想怎样赢得未来十年,2005年他发现未来属于移动互联网,但对于移动互联网一窍不通的他,并未踟蹰,而是立马选择投资年轻人去做移动互联网,跟着年轻人一起摸索、探讨。在做移动互联网过程中又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移动互联网要做好,跟手机终端非常相关。恰当这时,2007年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了iphone。这对雷军有很大的触动,与乔布斯相比,同样为技术出身的他,对手机有着更多的想法。
【隐姓埋名 低调创业】
40岁生日那天,他仍觉得自己没有实现当初的愿望,决定去创办小米公司。其实那时候的雷军内心觉得自己是输不起的。于是他选择隐姓埋名创办小米,在小米创办初期,雷军还是个很高的秘密,直到小米创办了一年半后,雷军才开始出现在公众眼里。他曾笑着说:“选择隐姓埋名地做,一旦失败了就不承认是雷军创办的。”当然这也是玩笑,雷军这样做的目的是他可以将所有的精力投入于招聘和做产品,心无杂念,招最好的人才做最好的产品。他说:“对于二次创业的人来说,低调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手机的时候,他所面临的压力是没有人相信他能做成手机。大家认为雷军做软件行,做互联网行,做电子商务也行,但没有做过手机硬件,怎么做手机。比如与手机硬件供应商合作,很多人认为给供应商高一点价钱,供应商就会与你合作,但实际上远不是那么简单。因为供应商是根据合作企业的需要来定做硬件的,一旦选错伙伴损失是很大的,存在浪费是巨大的,所以世界级的供应商都会选择最佳合作伙伴的。小米刚开始找手机硬件供应商时,就遇到这些世界级供应商的闭门羹,因为没有人相信小米,直到雷军多次拜访日本夏普公司,在日本地震核辐射期间,夏普只有远道而来的小米这唯一的一位客人,雷军顶着核辐射的危险跑到日本,感动了夏普公司,夏普才决定试一试,合作不到一年时间里,小米就已成为了夏普在亚太区最大的客户。
【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
在开始创办小米之前,他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不少企业包括卓越网、UC优视、尚品网等互联网公司,为此在顶着巨大压力的同时,雷军对互联网的理解和自信是足够的,所以在做小米时他也是抱着必胜的信念,并提出自己的互联网思维:极致、专注、口碑、快。
极致的境界就是把自己逼疯,只有把自己都逼疯时,说明自己的能力已经挖掘到最大。而到达极致的境界需要的就是专注,只有专注于少量事才有可能比别人做得更好,这也是雷军在生产小米时一直强调单一型号,选择最好硬件的原因。“我们每天都和贪婪作战,总想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但很少花时间将一件事情做到精益求精,做到极致。”做多个型号的产品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综合成本其实很高,而且后续服务很多问题根源就在于产品型号太多。虽然多型号手机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但这些手机一定没有集所有力量专注于生产一个型号的手机好,因为所有人都思考同一型号,讨论同一型号,集中所有人的意见与智慧,这就是极致。
雷军在专注做到极致的同时,通过在互联网社交媒体如论坛、微博、微信、QQ空间进行口碑传播,迅速获得一群发烧友和极客。为赶超互联网的速度,雷军不断改进争取做到更快,让管理的授权下沉,优化产品质量和品质,不断的创新和变化,使得产品能从结构流程上快起来,将产品生产周期缩短到一个星期。极高的速度就像百米冲刺。所以外界会对小米质疑,这样的短跑能跑多久。雷军认为,做互联网,其实就是以百米的方式来跑长跑的,这也是互联网公司的制胜之道。互联网公司是个竞争极为激烈、危机感非常强的领域,整个行业里面都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这也是互联网成长非常迅速的原因之一。不能以传统的速度观来看待互联网的速度,就像每个人的脚对速度的感知是不一样的。你觉得你在百米冲刺,别人看来或许就是跑马拉松。
【猪在风口上也能飞起来】
如今雷军抓住“极致、专注、口碑、快”的互联网核心思想,继续书写小米的神话,逐步涉足于家电,小米电视、小米盒子、小米平板电脑等等产品相继推出和研发。以小米手机维系了一群发烧友,专注于产品,专注于客户,注重客户参与,小米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一家手机公司,更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样理解,就会对开始的质疑有所眉目的,可持续与否,就不言而喻了。
“与其在盐碱地里种庄稼;不如在风口上放风筝”雷军的这句话,让笔者联想到去年年末电影《等风来》里一句经典台词“如果想飞起来的话,只有勇气往前冲,是不够的。我们得停下来,什么都不要想,让自己清空,只是等风来。”雷军的风口上放风筝何尝不是如此意思,在如今高竞争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创业和事业,聪明勤奋是不够的,需要静下来,把握风向,抓住关键点,专注做到精益求精,猪在风口上也可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