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助力,创新突围——制鞋企业研发不断升温
文/本刊记者 李晓燕
在世界十大顶级运动鞋品牌名单中,耐克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关于耐克,我们似乎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创立人菲尔·耐特及比尔·鲍尔曼发明制造的耐克鞋起初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市场反响,直到三年后,比尔·鲍尔曼从烘烤华夫饼干中受到启发,制成了一种弹性更强的新型鞋底,从而力挽狂澜,使耐克“一战成名”。这种渊源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耐克在研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耐克每年在产品研发上都投入较大的资金,有效推动了其对其他品牌的超越、领先。耐克宣称:科技化的产品研发是耐克成功的重要关键原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制鞋行业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和内容,越来越多的国内制鞋企业意识到加强研发实力的重要性,并向其靠拢。在研发的不断升温下,国内制鞋企业、整个行业都呈现出一番新的景致。
■ 研发是风向也是根本
◆ 行业进入调整时期,研发升温
如果说廉价劳动力、价格战是中国制鞋企业快速崛起和发展的东风,那么现在时过境迁,这东风不起,优势不再。一方面,随着劳动力成本攀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出现,国外制鞋业订单更多流向东南亚等成本更为廉价的地区,因此许多企业的订单受到影响,陷入了发展窘境。另一方面,消费升级已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产品同质化现象也客观存在,这一不相容的矛盾导致了鞋类市场的降温,给制鞋企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制鞋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时期,变革已是制鞋企业的主旋律。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产品自身,使产品从数量向品质转变,并走上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创新和品牌塑造成为企业能否得以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发显得越
发重要,成为品牌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目前,研发受到了市场竞争的推动,浙江省鞋革专家,长期从事制鞋专业教学与科学研究、现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功能鞋研发中心主任的杜少勋教授分析,鞋类市场竞争不仅是制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企业参与的跨界式、打劫式的竞争,这使得本就白热化、激烈的鞋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和残酷,让制鞋企业深刻感受到研发的重要性,从而极大地刺激了企业提升研发实力的欲望与动力。
◆ 研发得到高度重视
研发的重要性在业内进一步得到重视,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科创中心总监吴建欣表示:“在鞋类产品同质化泛滥的时代,研发创新能力是企业突围的重要因素,更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利器,研发环节已成为制鞋企业变革的开路先锋。”杜少勋专家则表示,目前制鞋企业加大自身研发实力就是转型升级的最为重要的途径与方式。制鞋企业的研发实力是现代制鞋企业的特征标志,也是其与传统制鞋企业的分水岭;是产品不断更新、创新的基础与保障,也是制鞋企业生命力的代名词。没有研发实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研发实力的制鞋企业是不会走远的。
从数字上来看,许多企业也切实意识到研发的重要性并不断发力。以本土体育品牌为例,据它们公布的财报显示,研发投入逐年增加。2017年上半年,安踏集团研发项目投入超过2亿元,占销售成本的5.8%,较2016年同期增长1.4%。361°集团也在研发方面下了功夫,该集团2014年的科研开支占营业额的2.4%,2015年增加至3.1%,2016年上升为3.7%,达到了1.86亿元左右。记者还了解到,361°位于福建晋江五里工业园区的研创中心于2017年5月正式落成,该中心包含功能性运动装备研发中心、鞋/服技术中心等五个职能部门,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丁伍号先生对此表示,未来公司将依托科技创新,将361°研创中心采集和分析的大量数据有效地转化成生产力,为消费者提供科技与设计兼备的高性价比运动装备。
红蜻蜓全掌气垫呼吸鞋
红蜻蜓的开天窗工艺
■ 研发方式促发展
当今时代,资源共享和优化利用显得十分重要。很多制鞋企业倾向于与学校合作或其他研究机构合作,这种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对方的专业知识,更好的解决在研发或生产中遇到的困惑,是现有条件下较好的研发方式。
◆ 企业+学校
通过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科创中心总监吴建欣的介绍,记者了解到红蜻蜓自1995年创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并与多家院校建立起了不同的合作关系。他细数了与各院校的合作事项,“与陕西科技大学等合作,建立了鞋科技实验室;与四川大学合作,皮鞋行业首家院士工作站落户红蜻蜓,目前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在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推进;与温州大学合作,共建温州时尚学院;与温州设计学院合作,共建人体力学舒适度评价中心;与十余家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关系,承担起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吴建欣总监说,“红蜻蜓十分认可校企合作的模式,这个平台给了师生接触专业、了解企业,更加接地气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企业整合优质资源,吸收优秀的专业人才。红蜻蜓在校企合作中,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还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吴建欣总监谈到了博士后工作站的研发成果,“进站博士结合企业精准营销的需求,开展了门店智能系统的课题,运用影像技术和传感技术,对门店流量及消费者的年龄、性别、产品关注信息进行采集,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获取市场的信息。目前上百家终端配置了门店智能系统,不仅对各个门店的销售情况得以及时、全面和有效的了解,还为产品的研发方向提供了数据支撑。”
记者从广州白云学院皮具设计专业主任伏邦国那了解到,广州白云学院校内学习实践的鞋类皮具工作室,引进了许多设计公司驻校内带来的实践项目,新资讯、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带给师生更加直观的表达,实现师生校内实践培训。同时,企业校内的进驻创建了良好的学校平台,为师生研发的直接参与和成本的降低开创了全新的开发运营模式,使企业所开发的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与百丽鞋业、安踏等国内知名企业有过合作的杜少勋教授分析了企业、学校在合作中各自承担的角色,他讲到:“制鞋企业方目光更加长远,瞄准的是未来市场,重点开发新需求。对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提前进行投入,确立研发目标,搭建平台、组建团队,舍得提供资金、材料、场地和相关研发条件,高度与校方协调配合。学校方紧盯最新科技成果,根据制鞋企业需求,一方面对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在技术应用核心环节进行落地、保障鞋品品质等开展工作;一方面对新型鞋品进行规划,研发团队分工开展新型鞋品的专题研究,协作解决技术难题,实现鞋品在结构、材料、工艺、设备和技术保障条件;与此同时,为制鞋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推荐相关专业人才,保证新技术鞋品在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与质量品质。”
◆ 企业自主/企业+企业
除此之外,制鞋企业与研究机构和公司也在相关领域展开了研发合作。早在2011年,广州天创时尚鞋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成立了舒适度研究中心,凭借天创的研发经验以及研究院先进的团队和理念,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双方在合作期间开展脚型调研工作,走访7大城市并进行取样测量,收集了大量的女鞋脚型数据,这为天创之后的研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立于2009年的丁派鞋业目前已成为集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新零售布局的鞋服企业,据悉,该公司2016年与浙江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开展了革新鞋身面料的深度合作。同年,安踏宣布与美国一家名为noble biomaterials的高科技材料公司合作,该公司致力于服装等领域的高科技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旗下品牌包括x-static、xt2和circuitex。这次合作双方围绕品牌xt2展开,联手研发了采用xt2气味管理技术的新型纤维面料,并将这种材料应用于安踏旗下品牌。
■ 研发内容有成效
◆ 围绕标准化、数字化提升研发精准性
为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产品研发工作,广州天创时尚鞋业股份有限公司改变以往经验型的研发方式,结合3d设计、2d开板等数字化软件和设备,改善并升级了原有的研发模式,积极向标准化、数字化这一新的方向上转型、发力。谈及数字化和标准化,该公司研发总监朱辉介绍:“数字化与标准化息息相关,数字化的实现需要标准化的铺垫。近几年,天创对畅销鞋款和对应鞋楦开展标准化的研究和提炼,挖掘其中的共性,比如脚型与鞋楦的匹配,哪种鞋楦更符合需求,其对应的脚型、款式分别是怎样的,进而建立相应脚型库、鞋楦库,慢慢提升至数字化。并且根据现有数据,天创每一季都会进行不断的反思和升级。”
通过整合,天创在女鞋开发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不但提高了研发效率,还提升了研发的精准性。天创对标准化、数字化工作的开展促成了产品企划工作由最初的品类企划逐渐往主题场景企划和数字企划方向转变。据悉,目前已经有较多企业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天创旗下蹀愫品牌“轻定制”体验店
天创研发人员在实体店进行调研
◆ 市场细分,研发产品种类丰富
制鞋企业通过细分市场与消费对象,在鞋品定位方面更加精准,在研发方面更具有针对性。丁派鞋业凭借自有专利技术研发了26款系列功能鞋,包括安保鞋、厨师鞋、街舞鞋、活磁保健鞋等,满足了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需要。2017年其厨师鞋走进联合国总部,成为中国名厨协会唯一指定厨师鞋品牌。
广州天创时尚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标准化、数字化工作的开展,则推动了产品逐渐由单品向极致单品演变和过渡,也由品类开发向场景配搭的方向上转变,这种转变意味着产品融入了消费者的工作、生活,使消费者切实体会到品牌与自己的贴近。并且在前期脚型测量的基础上,天创旗下的蹀愫品牌于近期推出了分码并分型的精细化定制服务。据研发总监朱辉介绍,这种定制是在标准化基础上的批量定制,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以相对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注重潮流研判,更兼具科技内涵
制鞋企业在研发上发生了明显变化,鞋革专家杜少勋表示:“目前制鞋企业从噱头研发走向真实研发,这是质的变化。”面对越来越挑剔的市场,制鞋企业十分关注市场需求。开发出让消费者真实感受到的、性能显著的功能。
专注于女鞋设计、开发、销售、生产与技术的佛山市南海渡人鞋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已有近30年发展历史的综合性企业,在采访中,品牌经理李熙楠一直把客户需求挂于嘴边。据他介绍,该公司新的点对点开发模式代替老旧模式,即研发人员与客户进行交流,以最快、最准的方式了解客户需求。
丁派无胶水鞋
丁派无胶水鞋
研判时尚潮流趋势
对潮流趋势的研判是制鞋企业产品研发业最为关注的细节,也是产品设计、市场定位与开发的基础,而信息是企业研发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制鞋企业越来越重视信息的收集,通常通过国内外专业的展会、网站、刊物、国外市场采样等渠道收集了解时尚信息和前沿技术,拉近与世界制鞋强国的研发设计节奏,逐渐与世界同步。
据了解,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米兰、首尔等地建立了研发信息中心,收集国外的流行趋势信息,由策划团队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提供设计团队参考,提高产品快时尚的应变能力。吴建欣总监介绍到:“在产品研发设计中,红蜻蜓十分关注国际流行趋势,通过对产品风格、材料、颜色等流行趋势的预测,指导企业各季产品设计定位,结合国内市场的消费理念和特点,设计带有红蜻蜓基因的鞋款,寻求区别于市场同类产品的差异化。”
提升产品科技内涵
当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激光技术、环保技术等逐步应用到制鞋过程,推动了制鞋企业的技术进步。就研发而言,“四新”给设计创新带来了新的活力,创造出新的想象空间,由此为消费者带来新的产品品类,赋予了产品新的生命。比如,飞织鞋突破了运动鞋、皮鞋的界限,成为新的休闲品类;安装了传感器的鞋,成为智能穿戴品类的新产品。
除了美观、时尚性,产品已从传统的穿着需求向舒适性、功能性等方面转化。舒适度及功能性是产品的内涵属性,成为目前企业在产品研发上比较注重的方面。为了提高产品的舒适度,佛山市南海渡人鞋业有限公司品牌经理李熙楠提到:“我们公司加强对内部人员的管控,对产品进行长时间的试穿调试,内部多人试穿,客人试穿,反复修改,以适合更多消费者。”
鞋品的功能多是以材料赋予的性能而实现的,许多企业通过材料研发提高鞋的功能性。特步在2018年1月初发布了它的动力巢第4代跑鞋,这款鞋在中底缓震材料上再次做出升级,将中底材料配比提升至最优状态,其外底采用模块化的高弹性双密度缓震材料,根据运动受力的不同部位分布,保证了足够抓地力。并且与普通eva材质结构的产品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