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杨姓出洪洞


系承姬氏,始祖为伯桥。为我国当代百家大姓第六姓。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杨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杨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宋《姓苑》。
姓 源
1
源自姬姓。据《通志·氏族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广韵》、《元和姓纂》记载,周宣王的小儿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杨国故地在今山西洪洞县境。后来周幽王被犬戎杀死,杨侯也失去了封国。到了平王东迁的时候,因得到了晋国和郑国的帮助,就把原来杨国的国土赐给了晋武公,晋后来兼并了杨国。
2
源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鲜卑族的三字姓莫胡卢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姓单姓杨。
3
源自赐姓及他姓改姓。据《中国文化大博览》记载,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广东梅县有杨姓,原为林姓,居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后迁梅改为杨姓。另据《北史》记载,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后改为杨姓。
郡 望
杨姓的郡望主要有弘农郡、天水郡、河内郡、洪洞县等。弘农郡: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设置。相当于今河南省内乡以西、陕西省柞水以东及华山以南地区。治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北。
堂 号
杨氏的堂号主要有四知、清白、关西、河东、栖霞、安阳、弘农、鸿仪、秦和、北山、赐书等。
名 人
九九版《辞海》收录杨氏132例,《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杨氏710例,《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942例。杨姓的历史名人杨坚建隋朝,共历三帝,立国38年;五代十国时,杨行密建吴国,共历四帝,立国36年;战国著名哲学家杨末,记入史册的唐玄宗贵妃杨玉环;宋代威名远扬的杨家将,又有杨万里,吉水人,诗人;明代文学家杨慎;清代农民起义领袖、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又有杨沂孙,常熟人;春秋时有杨米,哲学家;汉代有杨彪,官太尉。
供 橱
杨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三号供橱。
迁 徙
杨姓的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一带,先后为晋所灭,晋封伯桥于杨,后为秦所灭,其子孙因避乱,至秦汉之际,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可见,起源于山西境的杨姓,为秦灭国后,便向西发展繁衍,首先是迁入陕西境,后再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洪洞县一带,尔后繁衍至今河南境,此后便在河南、陕西两省间地形成了杨姓历史上第一个郡望,即“弘农”。
来源:洪洞大槐树
杨赵一家亲
杨氏洪福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