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现磨禁摩的问题,实在想不明白这个问题该向市人大反映还是向公安反映,既然其中大部分涉及公安交警的执法问题,还是作为问政再次发表吧!
某些官员采用80年代末90年代出的一次测量来说摩托车的污染大于汽车:摩托车尾气的有害成分是汽车的3倍。那是基于原来的二冲程摩托车的时代,就是润滑油(机油)必须参与燃烧的发动机效率。实际上,从90年代末开始,欧洲就开始在燃油发动机方面推行强制的欧I、欧II标准,目前,欧III、欧IV都已经普及,简单来讲,摩托车的尾气成分已经变得和汽车一样。即使摩托车比汽车落后一些,但是使用中按照人均排除标准来计算,依然是汽车比摩托车高很多:一般的汽车排量都在1.6L以上,而摩托车的排量在0.125L,也就是说,同等时间里,汽车的排除废气量是12.8倍,即使摩托车尾气的有害成分是汽车的3倍,那相对来说,摩托车一次可以载1-2人,汽车可以载1-5人,人均废气有害成分排放量汽车:摩托车的比例是1.71-4.2倍!这已经是我们主动承认摩托车比汽车的有害尾气大3倍的前提!事实上呢? (难道国家制定的摩托车工业表中中关于合格摩托车的非气排放标准是一条无中生有,或者说是“光说不练”的条文?那又是人大立法部门的错误还是质量监督部门的无能?)
公安交警部门在佐证摩托车的应该禁止理由时,更喜欢拿摩托车的交通事故来说事,什么70%的交通死亡都和摩托车有关,什么飞抢、交通混乱是摩托车的一大问题。在这里我不禁要问一下:泥头车出事故,90%都会死人,而且是绝对的“残暴”性的死人,那泥头车该不该禁?汽车撞人,95%都出现死人现象,那汽车该不该禁止?
广州禁止了摩托车,飞抢变成了用面包车直接的“连人带钱”一起掠夺,甚至还出现强奸、杀人、抛尸等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广州是不是应该把面包车也禁止了?我们再看看佛山的个条马路,甚至是鸿运汽车站、火车站等地的乱行乱串、闯红灯、逆行、抢人行道甚至直接影响佛山门户声誉的“摩的佬”坑蒙拐骗、抢劫、杀人等等的问题,难道都是遵纪守法的佛山市民搞出来的?交警同志不妨认真点、负责点看一下各个路段的摩托车违纪违法,有多少是“粤E”摩托车所为?有多少是依赖摩托车出行的“佛山市民”造成的?早在15年前,佛山市人大已经批准了“禁止外地摩托车进入佛山市区”的规定,交警部门也曾经以此作为罚款、扣车的依据,五区合并后,各区的主要路口都纷纷增加了禁止外籍摩托车进入的标示牌。可是时至今日,道路上的非“粤E(Y、X)”摩托车少吗?还有,国家的交通安全法明令禁止无牌车辆上路行驶,禁止车辆遮挡号牌,可是,马路上那些呼啸飞驰的无牌车、飚车党,那些故意用绳索、纸牌遮挡号牌的车辆,又何时减少过?
我们作为普通市民,经常看到过交警坐在警车内伸着大脚丫睡觉、跑到树阴地下抽烟、对那些外地车、无牌车、遮排车熟视无睹。这难道不是交警部门对外地车、无牌车、遮排车的纵容吗? 我们不知道是不是交警怕惹毛了那些开外地车的人,引起不必要的***,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才是这些无谓、无知的“***”的根源啊!
说一千道一万,大家不要忽略了一点:目前所谓的佛山禁摩的理由,大部分都是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而形成的“社会”问题。相关部门的不作为、渎职,造成的错误却要广大的“良民”来承担,说得过去吗?
摩托车不是没有缺点,但政府在吵吵嚷嚷的禁摩之前,至少应该把自己该履行的职责做好了,给市民一个放心的、合理的理由,我相信,那时候大家虽然不愿意禁摩,但至少是不会反抗和抵触的!
政府要做的任何事情,大概没有做不成的。但是要做一件通民意、得民心的事情,一定要先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还有,我还是坚持我的另外一个相关观点:电动车的交通继续混乱,错在使用者,但归根到底,是交通警察的不作为!就像现在无牌摩托车、外籍摩托车在街道上横行霸道一样,不是没有法律和规章的限制,是因为交警的不作为纵容导致的。
佛山现在已经做出了(或者说正在准备出台)限摩禁摩的政策,而且现在市民对于路面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混乱非常有意见,我建议市政府、市人大和有关部门先从做好自己工作着手,把这些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的因素解决掉,再考虑用将会直接影响几百万佛山民众的正常生活的禁、限手段来治理交通,这样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由心的拥护!
截止至2009年2月,佛山共有机动车1860540辆,其中摩托车为1185234辆,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63.7%,在全市300多万户籍人口中,减去年满60周岁以上及18周岁以下的居民,几乎是人手一辆摩托车。市民机动化出行方式构成中,摩托车占了主要部分,摩托车超常发展,带来了系列的社会问题,不可避免地造成城市交通环境恶化,成为影响佛山今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与摩托车的普及相比,佛山公交发展缓慢,公交车保有量水平远小于规范要求,且服务水平低下,覆盖率低,发车间隔大、候车时间长,造成公共交通缺乏与个体机动交通方式的竞争力,导致公交出行仅占5%。薄弱的公共交通体系已无法适应佛山城市更高的发展要求,发展高效、安全、能适应城市空间发展的多层次、网络化、高质量的公交系统已迫在眉睫。公共交通、绿色环保交通是现代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向。但是,目前我市市民交通出行方式的构成却是高能耗、低效益、不科学、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出行方式。应对快速机动化、交通需求多样化交通发展现状,引导绿色环保、可持续的交通发展模型的形成是当前佛山迫切需要开展的决策性工作。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尤其是广佛同城化战略,加快推进了我市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形成。同时,广佛同城化发展,对我市的公共交通、环保、社会治安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佛山要与广州实现无缝对接,核心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对接。目前,广州市区已禁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城市交通、环境、治安等有了明显的改善。反观我市,摩托车超常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持续恶化,公交发展因客源不足举步维艰,市民机动出行方式仍以个体交通特别是摩托车为主,市民交通出行方式构成与广州的差距越来越大。以此相对应的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环境治理也难以达到理想水平,直接影响广佛同城化发展战略的推进。同时,广州等佛山周边城市陆续禁摩,造成大量的外省、市籍摩托车向佛山转移,扰乱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带来诸多社会问题,给管理工作增加难度和压力。
佛山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佛山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更为迫切,交通形势更为敏感而严峻,城市交通正处于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佛山城市交通发展面临如下挑战:
【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广佛一体化对佛山城市交通带来挑战
【佛山城市交通面临着城市化、社会经济现代化与机动化同步快速发展的多重挑战
【城市空间结构与土地利用调整带来的挑战
【产业的升级与调整既是佛山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也是历史机遇
【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交通环境问题突出的挑战
尽快创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对私人机动交通特别是摩托车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多模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是佛山刻不容缓的工作。当前形势逼人,佛山必须尽早结合宣传教育手段和行政手段对私人机动交通进行必要调控,逐步引导以摩托车为主体的私人机动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为逐步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夯实基础。
2009-12-17 12: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