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离我们有多远?: 衡量学习能力的九大指标自学网是一个为广大学员提供免费全面的视频教程网,每一门课均由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讲师精心录制。
本次调查采用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陈国权的学习型组织模型,对个人与组织的学习能力分别用9个子能力(发现能力、发明能力、选择能力、执行能力、推广能力、反思能力、获取知识能力、传递知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作为衡量的标准,进而加权汇总。
陈国权进一步解释说:发现能力是指发现内外环境变化及其带来机会和挑战的能力;发明能力是指提出应对环境变化各种新方案的能力;选择能力是指前面各种新方案进行选择的能力;执行能力是指将选择出的新方案付诸行动的能力;推广能力是指将知识和经验举一反三、进行传播的能力;反思能力是指将知识和经验归纳形成规律性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能力是指根据自身需要对外部知识进行辨识、吸收的能力;传递知识能力是指根据自身需要向外输出自身知识和经验的能力;知识管理能力是指对知识进行积累、分类、整理和存取的能力。
个人学习短板:学而不思则罔
调查结果显示: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的平均值为5.48,即学习能力较强。
其中:反思能力(5.69)、发明能力(5.63)、获取知识能力(5.61)相对较强,而传递知识能力(5.19)和知识管理能力(4.59)则明显偏弱(见表1)。
调查发现:企业经营者认为获取经营管理知识的有效途径按比例排列依次为:亲身实践(69.9%)、总结与反思(47.1%)、与人交流(30.2%)、参加培训(25.5%)、读书刊和看影像资料(21.1%)。
这说明亲身实践和总结与反思是企业经营者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见表2)。
此外,本刊注意到:不同年龄在学习途径上呈现明显差异:50岁以上的经营者明显偏重依靠自身的经验,而50岁以下的经营者则更强调培训、交流、看书等向外界学习,可见年轻经营者的学习心态更开放、热情也更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经常将以上各途径学习所得进行提炼、总结和反思的,却只有55岁以上的经营者这一组刚刚过半,可见思考仍没有成为多数经营者的学习习惯。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企业经营者的知识管理能力最薄弱。
毕竟默读或言谈你可以自由选择,但思考却是不可以选择的。
这时,令人不由想起孔子的那句警训:学而不思则罔。
与之相反,海尔ceo张瑞敏之所以能成为公认的中国企业第一领袖,原乐凯总经理杜昌焘有一句话很透彻:张瑞敏最大的优点,是他善于总结。
组织学习短板:知识与人才失衡
对于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情况,本次调查选择了三个方面作为依据:一是组织学习能力;二是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途径;三是企业内部分享知识的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平均值为5.15,即属于学习能力较强。
其中,执行能力(5.34)、反思能力(5.33)、推广能力(5.30)相对较强,而知识管理能力(4.71)和传递知识能力(4.47)相对较弱,这与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学习能力状况大体相近,但总体稍弱于个人学习能力(见表3)。
调查发现: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比较多,按比例排列依次为:收集外部资料信息(69.1%)、派人出去学习课程(63.1%)、参加相关会议及展览(62.3%)、外出考察(58.4%)、聘请外部人员来授课(45.3%)、读书刊和看影像资料(43%)、通过合作联盟(22.9%)、聘请外部顾问(21.6%)、从外面招聘或挖人(21%)、聘请咨询做咨询(13.1%)、通过收购兼并(3.5%)。
这说明:收集外部资料信息、派人出去学习课程和参加相关会议及展览,是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见表4)。
从中,本刊注意到:国企与私企在从外部获取知识的途径选择上,构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对比:收集资料、外出学习、请专家授课、读书等相对间接的学习途径,国企都是最钟爱,而私企都是最冷淡;而在聘请顾问、挖人、并购这三项很直截了当甚至一劳永逸的学习方式,私企却明显比国企更热衷。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也许可以悟到两方面信息:一是私企应该更注重学习知识,拓宽眼界;二是国企应该更注重人才,加强实用。
知识,以及拥有知识的人,应是企业知识管理中并重的两个轮子。
组织学习短板:学习与积累失衡
调查发现:企业在内部分享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比较多,按比例排列依次为:管理者向员工传授(75.8%)、将经验变成制度流程(55.8%)、开正式经验交流会(48.1%)、员工之间非正式交流(35.1%)、将经验形成课程用于培训(27%)、内部刊物交流(17.7%)、内部互联网交流(11.2%)。
这说明:企业内部分享知识,主要采用管理者向员工传授和经验交流等传统途径,而类似互联网交流和内部刊物等现代和规范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见表5)。
此外,本刊注意到:本土企业(特别是国企)与外企在从内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也构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在将经验变成制度流程及课程培训两项上,外企都明显强于本土企业,特别是国企。
而我们关注这两组数据,在于它们恰恰是企业通过组织学习实现知识管理从而将流动的知识固化为组织财富的重要途径。
当我们每每苦于在研发与管理上都缺少原创而受制于人时,殊不知我们应首先自问:我们原有的实践收获,又有多少沉淀积累下来了?!如果我们在学习时总是轰轰烈烈(见表5中61%的国企重视正式经验交流会),而对于积累却兴味索然,那与狗熊掰棒子有何差异?其背后,难道不是那种只重表面文章而轻切实有用的传统思维在作祟吗?
学习,绝不能是为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