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沃尔玛与京东喜结良缘时,你们考虑过1号店的感受吗?作为沃尔玛的“旧爱”,1号店与它携手走过5年,并最终被完全控股。但末了,它还是成为了沃尔玛附赠给“新欢”京东的一丁点儿……彩礼。
“纠缠”五年后,沃尔玛亲手送出1号店
事情本身大概你们都知道了,就是6月20日晚间京东官方发布消息称,沃尔玛将成为其战略投资者,双方将在业务、供应链、人才、技术和物流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而最让外界关心的还是1号店的归属问题,京东表示,它将拥有1号商城主要资产,包括“1号店”的品牌、网站、app。而沃尔玛则只保留了1号店的一些自营业务。也就是说,沃尔玛和1号店的这段2011年开始的缘分,在5年后基本只剩下些残渣。
当初,沃尔玛选择1号店,看上的是它丰富的本土市场电商经验,希望由此促进和配合沃尔玛更好融入中国市场。
尚不知是谁抛出了橄榄枝,但相比1号店,京东在电商领域的确是更强大的合作伙伴。所以,沃尔玛选择了当断则断,跑向了新欢,并且附赠了旧爱…
对于这笔交易,dt君觉得,虽然不知道到底谁放弃了谁,谁又看上了谁,但总而言之,1号店在沃尔玛手里的这一年,过得并不如意。对于沃尔玛来说,以下这些理由足以让它下定决心了。
理由1:已过峰值,大概难以继续成长
所谓最好的时光,总是在过去。
被沃尔玛看好,并决定增持股份超过半数的第二年,1号店在全国网络零售市场份额的占比排名中,首次挤进前十,拿到了2.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六。这一年,1号店的销售额继续翻番,达到了115亿元。
但随着外部电商行业竞争的加剧,1号店自身受品类、模式等因素的限制,2014年起1号店所占份额开始下降。
据说是沃尔玛方面的原因,导致2014年后1号店再也没有公开过销售额等相关业绩。
这很难不让人猜测,是因为结果不满意吗?
尽管1号店目前仍能挤进网络b2c零售平台top10,但最好的时光或已不再。随着天猫、京东等大型综合电商对快消、生鲜等品类开始发力,留给1号店的成长空间或很小,沃尔玛或许是等不及了。
如今转手京东,1号店在生鲜、快消品上的优势或另京东欣喜;但另一方面,业务的重合也不可避免,关于1号店未来的问题,这个烦恼咱还是留给东哥吧……
理由2:“三观”不同,需要砸钱的事情实在太多
b2c电商向来是烧钱的生意,这点京东和天猫都可以证明。
从食品、快消品入手的1号店,在消耗着高物流成本的同时,还卡在了较低的客单价上,亏损一直是常态。在1号店创始人看来,和中国其他b2c电商平台的经验一样,1号店需要的或也是不断地投入扩大规模,吸引住了足够流量,才能最终带来亏损情况的改善。2010年平安的及时输血就是一个例子。
但遵循传统零售商思维的沃尔玛,却认为及时止损才是关键。显而易见的是,两者在三观上天然有着极大的差距。
据界面报道,收购之后沃尔玛对毛利及商品安全等指标有着严苛的考核,这与目前国内电商大规模烧钱以提供优质服务笼络消费者的环境格格不入,同时引流的资金也正在减少。
没有得到资金和观念支持的1号店,在国内电商集体配置金融、o2o的转型浪潮中也长期落后于对手。最终在被沃尔玛全资收购的的同时,它也失去了自己的两位创始人。
观念不和的背后,原因或在于中美电商业务本身的差异。
在6月召开的投资者大会上,沃尔玛宣称其电商业务正在以每月25%的增速上涨;且walmart也已经成为了美国浏览量第三的线上商店。
(图片来源:沃尔玛年报)
但和国内不同,沃尔玛在美国的电商业务,有很大一部分走的是“pick up”的模式,即用户只是线上下单,最后还是需要自己预约时间自行上门取货;即便是选择送货上门,也肯定依赖的是当地传统的快递公司。
dt君觉得,沃尔玛在对待大中华区的业务决策时,如果没法想明白为何中国电商要如此砸钱在自营物流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理由3:说好的深度融合,并没有发生
当初买下1号店,沃尔玛希望能借助它更接地气地融入中国的电商市场。
但结果嘞?现实往往比想象中复杂。
撇开1号店,沃尔玛自个儿在中国的电商业务,最早起源于2010年山姆会员网上商店。2015年大卖场o2o服务上线,推出了沃尔玛手机app和供顾客自提货的门店“速购服务中心”:
山姆会员由于同时为公司和个人提供会员服务,相对独立。所以,沃尔玛中国自建的电商业务其实起步较晚。
让人好奇的是,1号店在2014年就已经开始上线、后来更名“小区雷购”的o2o业务,后来并没有成功融合到沃尔玛整体的业务框架里。
针对外界一直好奇与期待的融合情况,沃尔玛从未给出过具体的日程表和细节。dt君整理了沃尔玛官网的新闻后发现,两者的合作或在生鲜、跨境电商和供应链等领域有所尝试,但整体的融合程度略浅:
2015年,沃尔玛官方旗舰店正式入驻了1号店商家平台和“掌上1号店”手机应用。1号店的物流团队开始负责递送深圳几家卖场的沃尔玛app订单。1号店的生鲜电商开始使用沃尔玛高效的冷链管理技术。此外,1号店的顾客也可以在沃尔玛实体店里享受自提服务。在1号店海淘频道,也上线了沃尔玛美国全球采购办公室为其采购的商品,包括部分沃尔玛自有品牌商品。
这些努力我们都看到了,但除了渠道上的物理融合之外,更多层面上的资源共享和双赢局面并没有出现——至少1号店在2015年的市场份额,和前一年相比,还是一动不动,没有增长迹象。
在自建电商较晚、融合效果或不及预期的情况下,结果你们就都知道了。
如今在1号店官网的大事记上,记录了2008年以来所有的荣誉,以及创始人离去的痕迹……不知道是否是巧合,dt君看到1号店的最后一条大事件截止到2015年8月,在被沃尔玛全资控股后的一个月:
2015年8月沃尔玛全球电子商务亚洲区总裁兼ceo王路发布内部信表示,1号店将保持原来的定位和方向,继续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商品和更优质的用户体验服务。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过去1年被沃尔玛全盘接手期间,1号店居然没有一件“大事”值得记录下来,也是令人唏嘘。
接下来1号店的大事,就应该是2016年6月成为了京东旗下的品牌。
(联系本文作者李宇琳:liyulin@dtcj;了解更多有趣又有料的数据分析内容,欢迎关注dt财经微信公众号“dtcaijing”,下载“dt·一财”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