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户居民做了30年“飞人” 濂溪区五里街道前进村村委会称不归其管理


日前,住在濂溪区五里街道前进村农民公寓的居民陆女士拨打浔阳晚报热线8530000反映,她与公寓内约20户居民是前进村5组居民,但前进村委会说他们非本村居民,以至他们无法享受到国家的政策福利。对此,前进村委员会主任表示,20世纪80年代这个村组的土地被征收后,居民被安排到九江油毡厂工作,户口迁走,行政上已不属于他们管理。
反映:30年无人管
陆女士说,现在国家给农民很多政策福利,但她和家人却享受不到。她家的土地很早就被国家征收,为此想办一个失地农民证明,但前进村委员会却不肯开。她办理独生子女证,到村委会也办不了。她说,村里给出的理由是她现在已经不是村里人,所以不能开。
目前,陆女士和家人住在前进村农民公寓。她说,2010年左右房屋被征收后,前进村将她们安置到农民公寓,既然不属于村里人又为何拆迁后安置他们。所以,她认为村委会说话不负责。
黄女士也有类似遭遇。她说,像她们这种境况的居民约20户,都是前进村5组居民,而且户口本上的地址也是前进村。她拿出户口本,上面写明签发的日期为2015年12月9日,地址为“庐山区五里街道前进村”。随后,其他一些居民也拿出户口本,上面的地址有的为前进村,有的为前进村5组。
这些居民介绍,从祖辈起,她们就是前进村5组的居民,在20世纪80年代初,土地被国家征收建设工厂,一些祖辈人被安排到九江油毡厂工作,有些则没有,还是村里人,他们一直居住在前进村5组。在2010年前后,他们的房屋被征收拆迁,国家给予了补偿,这时前进村出面将他们安排在现在的前进村农民公寓。鉴于此,他们认为,他们还属于前进村管理。
不过,他们也透露,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这30多年来村里实际并没有管过他们,导致很多国家政策他们无法享受,每次去村里开办证明时,村里都说他们不归村委会管理,导致孩子读书和参军等受到影响,老人也无法享受到国家的高龄补贴等福利。
他们说,他们的诉求很简单,就想明确自己的行政管理者是谁。
前进村:行政上确实不属其管理
对此,五里街道前进村委员会龚主任说,这些居民确实不属前进村管理,所以村里也无法为其开具各类证明或提供行政服务。
龚主任表示,据说以前前进村有11个村组,这些人当时属于前进村5组,但在20世纪80年代初,5组的土地被征收建设工厂,居民被九江油毡厂接收安置,他们的祖辈当时进入该厂成为工人,户口也跟着迁走。当时这家工厂属于原九江县管理,所以如果要追根溯源,他们应当到原九江县去寻求解决问题。
不仅如此,当时前进村5组还有一部分人随后进城,到浔阳区等地生活工作。龚主任说,所以从这些人祖辈上来说,那会户口已经迁出了前进村。当然,当时只是征收了土地,房屋还在。到2010年左右,国家又征收了这些人的房屋,本来这些人不属于前进村,村里是管不着的,但上一级行政机构要村里配合工作,将他们安置到农民公寓,村里这样做也是配合安置工作,并非是因为他们属于前进村管理。
龚主任还说,前进村现在还有5组,但这个5组与老5组是有区别的,现在的5组位于孔家垅,在前进村管理范围内。而老5组在宗家垅,早已被征收,户口本上的地址有的登记为前进村,有的登记为前进村5组,这是上户口时这些人自己说的,并不符合实际。
五里街道:早已拆迁,现不归街道管辖
对此,五里街道办公室工作人员说,老前进村5组的居民早在20世纪80年代征收土地时就已经搬迁,户口准备落在原九江县,并已迁出。但原九江县以距离太远,不方便管理为由没办理。目前,这块地的居民属于“三不管”,也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工作人员说,由于“三不管”,这些居民确实受到影响,计划生育奖励等政策福利难以享受到,但这个问题在街道这个层面没有办法解决,需要更高层级的行政部门协调处理。

好可怜的居民
他们那时候计划生育也没有人管,有很多超生甚至多胎现象。五里街道(前称五里乡)干部上门做工作时候,他们说不归五里街道管;违法建筑管控也没办法,说不归五里街道管......可现在村级经济好转,给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医保补贴,也肯定没有他们的份。至于其他像独生子女补贴等政策享受,我想作为村里也没有办法。这种只有在市级层面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