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付费栏目《见闻主编精选》。
发明了数码相机的柯达,却在数字时代走向没落。
如今不甘再错过的柯达抓住了时下最前沿的技术,纵身跃入了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狂欢盛宴。这一跃能否让昔日影像巨头重新焕发荣光?
至少股价的提振效果是立竿见影的。1月9日,在柯达宣布发行数字货币“柯达币”的当天,公司股价飞升近120%,1月10日,股价继续走强,两个交易日累涨240%。
到周四,柯达股价开始回调,隔夜下跌21.5%。
在这轮区块链引发的暴涨前,柯达股价过去12个月累计下跌了80%。
(柯达股价五天走势)
当下,区块链风潮四起,无论是在a股市场还是美股市场,只要一沾上区块链概念,股价立刻扶摇直上。
这不禁让人想起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改名潮,公司名称一加上的后缀或者摇身一变成互联网公司,投资者就纷至沓来将股价捧上天。
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股市炙手可热的“漂亮50”之一,柯达如果也仅仅是随大流蹭热点来刺激股价,则着实令人唏嘘。
那么百年老字号柯达和时下最火热的区块链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拥抱区块链的柯达想要做什么?1月9日,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宣布将与wenn digital公司合作于1月31日发布柯达币(kodakcoin),一种以图片为核心的加密货币。
柯达同时宣布推出照片所有权管理平台kodakone,该平台将利用区块链技术为摄影师们提供新旧照片的所有权数字账簿,而柯达币是该平台内部使用的代币。
柯达称,柯达币将创造一个全新的摄影经济形态,摄影师们能够在出售作品的同时收到付款,而且是在区块链平台上以安全加密的方式出售。
据柯达官网介绍, 基于区块链网络,kodakone平台通过爬虫系统监控和保护注册图像的知识产品,一旦发现未授权使用图像的情况,kodakone平台将发起维权流程,为摄影师争取应有的利益。
此外,柯达还推出了用来挖取比特币的柯达矿机“kashminer”。这款比特币挖矿设备由柯达与spotlite合作推出,采用租借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据称,按照当前的价值来计算,这款矿机每月能产出价值375美元(约合人民币2500元)的比特币,两年共计能够获得9000美元的比特币收益。
但用户除了签订一份两年期的租借协议,缴纳3400美元的租借费用外,还需向矿机推出方之一spotlite缴纳一半的挖矿所得。
昔日影像巨头能否重新焕发荣光?1975年,24岁的柯达工程师steven sasso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但当时柯达高管们并没有对这项即将改变行业的突破感到兴奋,反而耽溺于胶片的盈利,雪藏了这项技术。
就这样,柯达错过了一个时代。
在鼎盛时期,柯达在美国胶片市场的份额高达90%,在照相机市场的份额也达到85%。它的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员工人数近15万,市值一度高达310亿美元。
当时,掌握着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摄影胶卷技术,柯达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苹果或者谷歌。
但柯达居安而不思危,面对进军美国市场的日本富士胶片,它不屑一顾,自信地认为美国人不会看上日本品牌,坐视竞争对手吞噬掉它的市场份额;到20世纪90年代末,当数码时代的浪潮到来,佳能和尼康抢占先机迎头赶上的时候,柯达还固执地坚守着传统相机和胶卷的地盘。
时至今日,经过破产重组,柯达市值已不足5亿美元,较鼎盛时期蒸发了99%,业务重点也转向了印刷、包装和服务等b2b领域,但来自利盟、惠普和施乐等公司的竞争却让柯达公司备受压力。
突然跳上了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快车,柯达能抓住什么?
有业内人士指出,柯达新推出的平台kodakone希望通过爬虫技术加强摄影作品知识产权,这听起来似乎不需要区块链就能够实现,建立一个更有效率的摄影作品交易的平台似乎也不需要用到区块链技术甚至是特定的加密货币。
除了对如何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含糊表述外,柯达币的实用性也遭到了质疑。
据柯达介绍,此次ico的发起符合美国证监会(sec)指导准则,是regulation 506 (c)条款下的证券代币,即将上线的柯达币将向美国、英国、加拿大以及其它一些特定国家的合格投资者开放。这意味着,只有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或者净资产达到100万美元的投资者才能够购买柯达币。
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评论称,柯达公司提出的区块链平台和数字货币设想听起来不错,但现在不清楚为何一家摄影器材公司需要用区块链实现目标,而不是利用社交媒体平台。
the verge估计,柯达可能希望像最近吸引媒体注意的其他蹭区块链热点公司一样,只是试图利用当前的数字货币狂热变现。
crt capital group证券公司分析师阿莫尔·蒂瓦纳早前就曾指出,柯达面临的问题是竞争,和技术无关。柯达涉及的每个市场上,都有着十个八个强劲的竞争对手,这让公司很难提高产品价格,它可能永远也没办法从新产品上获利。
无论柯达意欲何为,拥抱区块链的策略并没有使公司的内在价值增加到足以支撑股价翻了两倍,这反而给试图做空这家陷入困境的昔日巨头一个绝佳的机会。
还记得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改名潮吗?如出一辙的区块链概念股当下,区块链风潮四起,无论是在a股市场还是美股市场,只要一沾上区块链概念,股价立刻扶摇直上。
1月5日,游戏开发商timefire vr宣布将公司业务转向加密货币相关业务后,在纳斯达克场外交易市场otcqb上市的该公司股票价格飙升了200%,从前一交易日0.03美元的收盘价激增至0.1美元。
去年底,美国软饮料公司长岛冰茶(long island iced tea corp)宣布将公司名更改为“长区块链”(long blockchain corp)后,当天美股盘前,公司股价一度逼近15美元,较前一个交易日还不足2.5美元的收盘价涨逾500%,市值由2380万美元涨到1亿美元以上。
主营美国和新兴市场移动支付的net element在12月21日宣布推出聚焦区块链技术的业务部门后,当天当天股价收涨逾270%。
中概股也不甘人后。在先驱迅雷之后,新年里人人网和中网载线先后宣布开拓区块链产业及相关技术,股价随即暴涨。
在a股,区块链概念持续火爆,屡次掀起涨停潮。1月11日,爱康科技宣布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开展区块链技术研究后,午后直线封板;信雅达、卓翼科技、易见股份等多只相关概念股也纷纷涨停。
这不禁让人想起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改名潮,公司名称一加上的后缀或者摇身一变成互联网公司,投资者就纷至沓来将股价捧上天。
最臭名昭著的例子发生在英国。1999年1月,一家名为freepages的公司更名为scoot后,股价短时间里翻了十倍。另外一家水务管道公司langley & johnson转型成互联网投资公司medi@invest后,股价也大幅飙升。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当泡沫破裂,潮水退去后,那些使用“化妆术”借机炒作而没有真实场景支撑的公司终究是消散在历史的烟尘里。
就当前这轮区块链热来说,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初创公司,业务都难言成熟,盲目跟风只会将自己置于风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