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就这么过去了,没有去风景如画的远方,也没有过多的亲朋走访,习惯了平平淡淡的生活,尽管是春节,对我来说也和平日一样。
假期里最喜欢做的事情,还是在附近溜达转悠,在平凡无奇的周围寻找打动内心的画面。
寻找有趣的画面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速写可以让我肆无忌惮的“涂鸦”,并乐在其中。我画的也许不是佳作,但一定是我的感受。
坚持了多年,“边走边画”的写生已成为一种习惯,没有太高的祈求,画了就好,享受这份乐趣才是重要的。
很多年前说要修路,渔民的房屋拆的拆,迁的迁,如今路烂尾了,原来傍水的风景却永远消失了。
暮阳依旧照在曾经繁忙的渔港冰厂,如今却那么苍老无力。
渔港船不多了,鱼也不多了,有时候一天的渔获也许也就这么一桶。
渔港看不到渔民忙碌的场景,他们都老了;渔船大都静静地躺着,它们都倦了。
小渔船曾载着期待,载过收获;它也曾载着幻想,载过幸福。
渔港张起臂弯,将一艘艘的渔船仓促地接纳起来,只要渔船能平安,渔港的心里便踏实。
眼前的老街,依然是那条老街,但老街的风景却不再是我想念的风景。
记忆中的老街,它犹如一首美丽的宋词,静静散落在我记忆的枕边;它犹如一支朴实的乡曲,轻轻飞扬在我回忆的天空。
静静走在那条老街,感觉老街既熟悉,又陌生,心里五味杂陈、百感交集。老街两旁的房屋、店铺很多都已倾斜、坍陷,老街上早已是人去屋空、门可罗雀,不复从前。
春暖花开,面,只能朝小河。
读书时候经常去同学家里串门、玩耍。。。我的老同学啊,如今你们都去哪了?
当低飞的两只燕子蹁跹于老街上空,叽啾着从头上掠过时,我多么希望那是旧时的燕儿,我多么希望,它们能帮我找回旧时的春景、春色,让我重温儿时的老街场景。
还是那棵龙眼树,却不见小孩爬上去偷果子了,这种事,只有我们这代人才做过。
街上的人家很快就搬走了,老房子开始拆除。雕花栏板等七零八落的散落一地窗子像一只只空荡荡的眼窝,看不到深处的灵魂。
曾经的石阶、青石板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水泥。我放慢脚步,流连张望,我好希望在老街上能遇见旧时相识,寻得旧时印记,听得旧时的叫卖声。
开建古城曾是广府文化发源地,可惜古城只剩下这破败的城门和一小段残缺的城墙。
粮站,儿时总会坐着父亲的单车,在这里凭粮票买一家人的口粮。
不是我喜欢的街道,不是我喜欢的楼房,但还是要画下来,因为这里就是我现在生活的地方。
变化着的农村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不变的是老农们那善良的性格。不变的是那一直蔚蓝的天空。不变的是人们对自己幸福的坚守……
每天早上随着第一声鸟鸣而起床,到院子里呼吸带着泥土芳香地新鲜空气,到园子里采摘带着露水的蔬菜,给鸡鸭鹅狗们喂食,听它们嘴里唱着不同的歌。
那流动的时光凝固下来,暖暖的,照出一群漂浮跳动的尘埃。
冬眠的生命,舒展希望的羽翼
迎来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似诗篇,似画卷
在大地上,次第展现。
来源:建平水彩
画得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