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家居卖场,在全国如火如荼发展;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四线城市,都在大建卖场。
一线城市,诸如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月星家居等全国性卖场迅速扩张,一个城市布局三五家店都是常有的事。这些定位中高端的卖场,又将扩张足迹扩大到三四线城市,甚至一些县级城市都进入了。
而在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传统的家居建材市场或者集中地,有些地方的家居卖场不管是人气、档次、规模,还是成交量、知名度都不低于全国性的知名卖场。比如成都的富森家居、西安的大明宫、郑州的欧凯龙等,遍布市区东西南北,成为当地家居卖场的龙头。
受制于历史原因、城市规划、地理位置等,家居卖场在筹备时,都会充分考虑卖场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周边楼盘等现实问题,评估卖场开业运营的收益与风险。
对于家居建材商来说,在选择进入某个家居卖场之初,除了看卖场的定位、运营方的实力、入驻品牌的情况、周边的交通外,最主要关注的是卖场能否聚集人气,能否带来实际的成交。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每个人都积累了一定的经济,追求的不单是价格高低,讲究的是品质,装修出来看出来的品味,最终给亲戚朋友展现出来的是面子。在过往的发展中,一些卖场通过批发销售模式,定位中低端,获得了发展,家居建材商业赚到了钱。但是,这个过程也形成了一定的外在形象,即某某卖场是一个低端的卖场,这样的卖场要提升自己的档次和形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家居建材商业观察通过追踪发现,目前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存在这样的卖场。即依靠原有国有企业的厂房或者地皮,简单翻新或者改造后成为家居卖场,因为历史悠久、交通方便等原因,这样的家居卖场逐渐成为当地的人气市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城市都有将传统批发建材市场外迁的计划,受制于位置限制、城市的扩充,这样的家居卖场要么被拆掉,要么保留在狭小的空间里。停车难、停车贵,成为不少消费者进场消费的拦路虎。
如果运营方缺少变革的勇气、改变的方法,那么这样的家居卖场将逐渐被消费者抛弃。这样的卖场往往运营人员年龄大、运营思维落后、运营办法老土,远远不适应极速变化的市场。此外,这样的卖场虽然把服务挂在嘴边,单往往不会落实在行动上。消费者进卖场停个车,没有引导,还因为拥挤被保安恶语相加;因为纠纷,被商家骂得狗血淋头;原有的先行赔付机制形同虚设等。这样的卖场,消费者买的不是舒心,而是堵心。长此以往,这样的卖场会慢慢被市场抛弃。
家居建材卖场缺少了良好的运营团队、理念与管理,这个卖场即使暂时很兴旺,早晚会被市场淘汰。家居建材商在选择卖场时,一定要长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