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关注的“两会”刚刚闭幕,基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今年的“两会”带来一个热议话题:“税务部门征收社保”,
主要内容如下:
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第四十六条: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为降低征纳成本,理顺职责关系,提高征管效率,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利服务,将省级和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具体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为提高社会保险资金征管效率,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后,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国家税务总局要会同省级党委和政府加强税务系统党的领导,做好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优化各层级税务组织体系和征管职责,按照“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原则,完善结构布局和力量配置,构建优化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
两会顺利闭幕,新的国务院机构调整也将逐步展开,机构调整的同时,相关管理和工作职能也将逐步重新划分。“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国税地税“复婚”,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这无疑是“顺民意、得民心”的重要举措,对纳税人的减负是极为明显的。不仅可以避免多头收税、干扰企业的行为,广大的会计再也不用跑了地税、跑国税了。
早在2017年1月1日,河南省就已经率先试点进入社保费由地税局征收的新时代,直到今年“两会”被纳入到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来,这可以说的上是大势所趋,实现社会保险的“收支分离”,降低国家对各项税收、费金的征收。
2016年“金税三期”系统上线,通过政府部门信息数据共享、比对,实现了对企业税务结算、个税缴纳的无死角监控。而今年两会将社保纳入税务部门征收范围,实现了对社保缴费的无死角监控,这在坊间又被称作“金水四期”。至此,仅剩下工会会费、住房公积金、残保金还停留在税务征收大门外徘徊。但是也已经在部分区域试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变成大势所趋。
税务征收+大数据共享、比对,对税费监管完全暴露在阳光之下,代表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税费兑换或体现人力资源服务价值”时代的结束。
新监管+新征收模式下,何去何从?
1、合适开始新征收模式
按照3月份国家敲定机构改革方案,接着开始启动,机构合并、人员配置、职能划分、办公场地配置、工作交接、系统配置等步骤,由于各地效率不同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可以完成。
基于政务工作年度考核起始点可能在以下三个时间段。
起始点1:2019年1月1日;
起始点2:2019年3月;
起始点3:2019年3月之后。
2、新征收模式是否会“算旧账”
新征收模式,涉及到职能与职责的分工,即原来由人社部门征收的社保现在调整为税务部门征收。
不同地区的人社部门在征收社保上有不同的标准,但是,税务部门征收“税费”则是全国统一。这里涉及到一个“交接”的问题,交接前的征收问题归人社部门,之后的问题归税务部门。因而在新征收模式下算“旧账”的可能性不高。
3、新征收模式对传统派遣影响
传统派遣,涉及到的用工单位,有国企、外企、民企/私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在这些传统派遣中,大多数五险社保依法缴纳,但是同样的没有依法缴费的也大量存在。
对于国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使用劳务派遣核心原因在于:用工体制受限。
若原来存在社保缴费基数低、险种不全,在新征收模式下需要追加成本,通过追加成本的方式,实现劳务派遣社保缴费的合规。
对于民企、普通外企其使用劳务派遣的核心在于:招聘或成本。
若人力资源公司还具备招聘能力则派遣业务还在,只是在新征收模式下原来“能吃一些派遣工的社会保险”变得困难了。
若不具备招聘能力,则在新征收模式下无法继续以“社会保险”来讲故事,则也无法继续派遣业务。
因此,新征收模式下在传统派遣领域,对人力公司打击最大的应当是民企或普通外企的业务。
4、新征收模式下现状怎么办
在新征收模式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三种业务:代理、派遣、外包,存在社保缴费基数低或不缴费的情形。而该情形是基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客户之间经济合同的约定而产生或按成本估算而产生。在新征收模式下,无法继续原本的约定或成本估算。
在此情形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客户之间,在法律框架下,只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解约,需要看看按照约定是否承担违约责任;第二个选择:追加成本,维系合同。
同时,在新征收模式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还面临着合同到期续约问题,能否按照原条件“续约”,也是“痛的考验”。
5、新征收模式下未来怎么调整
在新的征收模式下,原来通过“社保不合规”体现的成本价值将变成过去。
1、主要靠“社保不合规”来做业务的,客户群单一的中小型人力资源公司将会变成过去。
2、企业和人力资源公司之间达成标准劳动关系下社保合规的共识,“服务价值”的比拼将超出“成本价值”的比拼。
3、外包将会兴起,外包下的人力公司与个人的结算将会多样化,所有人均以“薪资结算”没有竞争优势。而是考虑每个人的“结算”优化与匹配。
4、灵活派遣、按需结算将会逐渐发展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主流。
5、人力资源服务中的“人力”+“服务”将成为业务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