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通过CFA 1级,亲测可行

1.级别:2017年12月cfa1级
2.考试经验
激动的心情随着报了2级之后也平静下来了,复习2级之前还是要把答应好的1级分享码出来。这篇算是攻略的小短文(其实也挺长)适合那些没有金融背景的、或是底子不太好的、在纠结犹豫挣扎要不要考cfa的小伙伴们阅读,因为我就是个文科出身没有专业背景的妹子,通过实践证明,能不能通过cfa考试,跟有没有专业背景真的没有多少关系。那跟啥有关系咧,请见下文分解。
【先介绍一下本人情况】
本科研究生都是语言系专业,跟金融八竿子打不着,因此是纯正的非科班出身、绝对的毫无专业基础。但是因为语言的关系,所以英文考试这一点对我是没有障碍的。目前从事的是资产(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其实就是杂七杂八的事儿,别人不干的你都得干。
我考cfa一是为了转岗,二是因为自己也想学点专业性知识,因为从个人经历来看,语言专业毕业后的就业面真的不宽,这是后话了。
我是2017年3月就报名1级了,但其实是从8月才开始正式进入备考状态的,中间4月份还考了注册估值分析师(cva)的考试。
应该说我的时间线是这样:
1)毫无基础——
2)4月被注册估值分析师虐完之后有了一点点基础——
3)8月正式开始复习(学习)cfa内容——
4)12月2日考试——
5)之后焦虑的等待成绩,直到1月23日晚上十点十分。
现在还能清楚的记得收到邮件时激动(惊吓)到无法呼吸的感觉,以及打开邮件后看到那个congratulations的欣喜,哎!
【关于小白如何准备cfa】
在介绍如何准备之前,我先贴两张我备考期间看的资料,做的笔记。
下面这张从上到下是教材,金多多课件和notes,我基本是全都看了全都做了的。
下面这两张是学习过程中自己整理的笔记。
先贴这些照片的目的,是为了让正在纠结、挣扎的小伙伴们想清楚,到底要不要上这条贼船。
cfa不是容易的考试,并不是说考的东西多难,难的是花在这上面的时间。
所以一定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要考这个考试,要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千万不要跟风说什么啊周围的人都在考,我也去考个试试吧这种心理。毕竟这个考试费也是相当贵了,是真的“含金量”很高。我周围也是有那种1级考了两次都没通过,然后弃考的人。。。
我的建议是报考之前就想清楚,尤其是在职考生,以及没有基础或底子不那么好的,先问问自个儿,你能不能在备考阶段做到不约饭不逛街不打游戏不看电影,放弃旅行放弃几乎全部的娱乐休息时间,把工作之外的所有、全部时间都给cfa。
官方说一级准备至少需要300小时,一天学习3小时也需要100天时间,上班狗们再清楚不过了,下班回家之后再花3个小时去学习是个什么感觉,学的还是你本来看着是天书的东西。
其实个人感觉cfa考试的50%以上是考坚持和毅力,就是上学的时候每个老师都强调过的学习态度啦。
cfa的内容是如果能坚持下来认真学,就一定能学明白的那种,学扎实、学透彻了最后没通过的我想真的是小概率事件。
现在可以进入学习方法的分享了
因为很清楚自己的情况,我从一开始就有报培训班的想法,但是也是跟大家一样,想着能省则省吧,先自己复习一下看看。
我从5月中旬收到注册估值分析师成绩之后才开始看的notes, 最开始也是想只以notes 为主。自己看了一个月左右,发现经常走神,进度太慢,我当时一个月才看完了公司金融那部分,这部分还是属于整个一级里面最简单的,就觉得还是得报网络课程班跟着听课才行。因为对于像我一样没有背景的小伙伴们,开始入门是很难的,要想想这是金融财会专业的同学大学了4年的东西,现在你是靠业余时间自学。如果只是靠自己看书也不是不行,但肯定会很慢,需要更高的自制力,花费更多的时间。机智的大家肯定知道时间成本夺么重要,所以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我是报的金多多家的培训,现在国内市面上做金融培训的就那么几家,要说质量高低其实主要是看讲师,金多多家的三位老师(梁老师、宋老师、赵老师)我觉得完爆市场上其他人。就是冲着讲师所以收到成绩的那晚我就已经报了金多多的二级。
三位老师都超级认真超级负责,答疑非常及时也非常耐心,后面会说到像我这种强迫症又没基础的学员都会问些什么奇怪的问题,苦了梁老师了,在此再说一声真的谢谢您。也很感谢总助理王老师,那段时间随时随地都会收到我的微信轰炸,但都在第一时间给予了回复。这样的服务和这样的老师们讲的课就自然是不用夸了,凡是听到宋老师说可以只看他课件的,我就超级嗨皮超级放心的去听课看课件了,又节约一大块时间呐。自己学和跟着老师学的区别就是,老师们是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备课,结合自己的经验把重点的东西摘出来直接给你;你自己看书自己总结当然也可以,每个人都是可以跟着大纲从教材里总结出重点来的,但就是要砸时间,而且因为是新手,各方面的时间都会加倍。
那报了培训班就一定能通过吗?我也非常希望如果能那么简单美好就好了。报了培训班之后的学习更加不能松懈,不然你损失的就不仅仅是考试费,还有培训班的费用(虽然跟考试费没法比,但那也是银子!)。我根据个人的基础(没基础),最后决定备考时要结合培训班课件+教材+notes, 三种资料都要看。
但是后来还是主要以课件和教材为主了,notes为辅,用于快速查找确认知识点,以及手痒的时候做做notes后面的题。我是那种始终坚信官方是最好的银,所以二级我连notes都不会去找了,就觉得抱着教材和金多多就足够踏实了。
摸爬滚打通过一级之后,我对于备考的建议主要就两大条:
(一)学习阶段:课程至少听三遍,教材至少看三遍,边听边看边做笔记。
这条里面自己做笔记是重点,因为很多东西看过、听过一遍和写过一遍的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哪怕就写个公式或者一个句子,但是一定要动笔!1级我是把课件全部打印了,听课的时候就直接在课件上写写画画什么的,后来复习阶段才整理的笔记。但是2级我不打算采用这样的方式了,成本太高,而且现在我不知道要怎么处理那些打印出来的课件了。。。(卖了心疼,放着占地儿,所以2级我就准备听课时直接把重点写在本子上,或者对应在教材上标注了)。
听课第一遍可以少写点笔记,因为什么都是新的,你听的时候可能就觉得什么都想记下来,所以第一遍主要是认识一下这部分的知识,初次见面嘛,可以结合教材看看这一节的长短啊有什么公式啊课后题几道啊之类的,尽量去理解知识,把自己当作一张纸,cfa内容是啥就往上写啥,不用想太多。
第二遍就要精听了,这时候课件里如果有不明白的,务必要搞清楚,不要留任何疑点,不要担心问的问题低级,有我垫底已经把所有低级问题都问过一遍了的(如果你最后也选了金多多的课程)。搞清楚的程度是自己可以给自己讲明白,要知道某个变化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每一个细节都要清清楚楚,尤其是没学过金融的小伙伴们(插播例子: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债券,买和卖分别产生的效果是什么?像这样常识性的问题,老师在讲的时候可能就只会讲到央行买卖债券,因为这确实也是多数学员都知道的,而且cfa考试的设计本来就是默认是你基本知识已经掌握。但是我呢,我是真的不知道买债券会增加市场上的货币还是减少市场上的货币,像这样的问题我当时问了很多,而且我总觉得自己没基础,很多东西怕自己理解的不对还要再找老师确认一遍我才能放心,虽然辛苦自己也辛苦老师,但是也必须要搞清楚的)。我感觉吧,学习就是千万不能怕麻烦,不要欺骗自己哦!第二遍听完就可以对应着做教材或notes课后题和官网上对应章节的题了。我个人是还会对照着课件扫一眼教材,把里面该标注的也标注出来。而且教材中的蓝框例题,一定要看,金多多老师们也会强调蓝框例题的重要性,课件也会覆盖到。
在全部的内容听完第二遍之后,可以做一套mock摸底,可以先用比较早年份的(一般建议过往五年的mock都要做)。关于做题后面会说,但是!这里先强调一个事情!cfa协会网站上也是有题的!除了mock也有分成章节的对应习题,请大家千万不要忘记去看官网上的资源,人家协会也很良心,给提供了n多题,网站这些跟教材课后题是不一样的,而且做完后是直接给显示正确率的。我考前10天才发现官网上还有900多道题,当时的心情你们可以自行感受一下。。。。。。
第三遍听课看书就相当于一轮复习了,经过第二遍的细致学习,并且也认识了mock的节奏,第三遍就可以先根据浏览课件或notes回忆知识点,想不起来的或者理解不够透彻的地方就打开课程继续听。金多多现在也在做升级和改进,现在官网的视频课程特别贴心,最快有2倍速播放,安装ipad客户端还可以缓存到设备上,这样听课时又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其实具体要听几遍课、看几遍书才算可以,都是因人而异的,也要根据不同内容的难度做调整,比如考过试的筒子们都强调财报分析部分,这部分的知识点辣么让人绝望,看四五遍都不为过。总之,目标就是要让自己真正理解,能做的对题。很多没有基础的同学看一遍不明白可能就懒得再看了,越看越烦躁都很正常,但是我强烈建议,烦躁之后还是要静下心来多看几遍,多看几遍你就能感觉到奇迹在发生,内容没有你想象的难,只是因为我们之前一直没有接触过,比较陌生而已。一回生二回熟嘛~道理大家都懂,所以就是能不能坚持的问题。
建议这个学习阶段的时间在考试前一个月(最晚也是要提前三周)务必要结束,最后还要留时间做模拟题呢。一套mock 要6小时,严格按照考试模式,做完还要整理错题查漏补缺。备考一共要做至少5年的mock,之前第二遍学完后做过一套了,还剩4套,所以大家自己感受一下要提前多久开始。而且做完mock不是目的,主要目的是用mock来查漏补缺。
对于0基础小白的学习顺序和每个部分的具体学习时间要如何安排,每天到底是不是一定要学够3小时,我就不再做详细说明了。因为这些都因人而异,大家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自制力情况都是不同的。对于像我一样的单身狗来说,可能比较容易有大块的时间学习吧,哈哈。。。
(二)做题阶段:对题目分类标注,及时整理错题考查点。
这里要注意的是,大家做题的时候都会有看一眼就知道正确答案的题,也会有拿不准的和不会做的题,我建议对这三类做出明确区分,在你第一遍做题的时候就要做标注。尤其是那种拿不准蒙对的,绝对不能放过,很可能换一种考法这个知识点你就不会了。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能在学习上欺骗自己,不要怕麻烦!我会在做题的时候就在前面写上“会,拿不准,不会” 这几个字,也尝试过用符号代替,后来发现不行,因为有些重点题经典题还是要用符号标,很容易就乱了,而且复习到最后真的天天觉得脑容量不够,所以我还是选择用中文来写了。
基本来说,第二遍学习完各个章节之后做相应习题时最好就按照这种方法积累,相信我,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细节沉淀和积累是可以让最后一个月愉悦的度过的,哪怕就把页数和题号以及考察知识点写出来,能方便定位查找的就可以了。我当时并没这样做,而且我对于“会与不会”的标注是从mock阶段才开始的。所以最后我的情况是会特意花时间去翻某一道题,因为想起来这道题好像跟某个知识点有联系,或者是自己突然想到还不太会想重看一下,但是又忘记这道题是教材的还是notes的还是官网的还是mock的了。。。所以大家最好在第一遍做题时就用一个单独的错题本写清楚,cfa内容真的太多太多了,学到最后不记混乱的是少数。我在准备2级时也会根据自己1级的经验做出相应调整。
很多老师还会建议教材课后题也要至少做两遍,我个人的感觉是,错题和不会做的题是一定要重做的;如果是看一眼就会的题,那就考前再看一遍加深印象就可以了。这时候就能发现提前做好标注的好处,就集中精力强化不熟的知识点。所有题目全部做完之后就是看错题,想想解题思路,加深公式记忆。我大概是过往五年的mock都看过三遍,教材课后题不熟悉的看过两遍,notes的题学习的时候做着玩玩就行了,不是官方出题思路我就懒得花时间看了。除了看题看课件和教材划的重点之外,最后考前10天我还在狂做最后发现的官网上的900多道题。。。(大家千万不要犯我这种错误)。
以上就是关于学习和做题阶段的一些分享,不知不觉写了四千多字了。。。原本没想写长篇大论,但话匣子一打开了就忍不住叨叨,毕竟这个阶段是最艰难的。最后再结合12月考试说几点大家可能更关心的真实考试时的情况。
1. 关于有没有可能遇到重复的题。我自认为我做的题相当多了,而且都是官方资源里的,现在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是一道同样的题都没有遇到。所以不要报任何侥幸心理。我考前也是看过一些攻略的,记得有一篇里面有人说过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