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正邦、邹鹰、新希望六和、大北农:2017年火拼养猪事业】

农业行业观察 nyguancha
案例 |创新| 创业
关注三农领域不一样的微信号:农业行业观察 ( id:nyguancha )
本文 5111字,需要8分钟阅读完!
号称 “养殖第一大产业”生猪养猪一直被投资者认可,同时,养猪从业人士达6000多万。
虽然, 2017年“禁养”政策纷纷出台,但依然不能阻挡养猪人的执着。
近日,一篇名为《发改委:目前生猪养殖效益较高》的新闻也在农侠会各大微信群被激烈讨论。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指出,猪粮、猪料比价有所上升。 2017年1月份,受节前市场需求增加影响,生猪价格延续上月走势继续上涨,而玉米批发价格则随着新玉米上市不断走低。猪价与粮价一涨一降,导致猪粮比价明显走高。从猪粮、猪料比价来看,目前生猪养殖效益较高。
但谁都不会忘记 “2016年生猪价格犹如过山车”,已经迫使很多养殖纷纷缩小规模,甚至放弃。
专家认为:由于我国养猪产业化程度低,生产者不集中,存在大量分散的农户,市场反应不灵敏、抗风险能力低,导致生猪市场供需难以预估,生猪价格波动频繁。
尽管如此,但 2016年养殖巨头们的生猪销售量更是节节攀高。其中,温氏2016年生猪出栏1712.73万头 销售收入362.36亿元;正邦科技2016年1-7月份生猪销售148.87万头;牧原股份2016年1-7月商品肉猪销售146.9万头;雏鹰农牧2016年1-7月商品猪销售123.6万头;2016年新希望上半年饲料销量近700万吨,生猪出栏量超过50万头。
养猪 企业 也已经从单一的养猪演变成养猪产业链、供应链、价值的竞争。 2017年,各大养猪巨头们更将会纷纷发力。
2017年火拼养猪事业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需求量将持续下降 .中国是全球市场上猪肉消费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占全球的50.68%,人均猪肉消费40.6 千克,略低于欧盟,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整个 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的总销售额加起来不到6500亿,远不及中国人一年吃掉猪肉价值的一半。
由此可见,中国猪肉市场规模之大。而且猪肉产量在中国整体处于上升趋势。
另外, 2016年4月份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在京举办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对未来十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进行展望预测:未来十年猪价呈周期性波动上涨趋势。
那么,在 2017年温氏、正邦、邹鹰、新希望、大北农等养猪大咖们又有安歇行的与布局呢?农业君一起来梳理下:
温氏:
1、推行合作养殖模式
温氏在国内首创的 “公司+农户”中规模分散式养殖模式,在育种、psy、料肉比、动物营养、防疫体系上拥有核心竞争力。通过打造稳定闭环,携农户抵抗猪价波动,实现了快速成长。作为“创业板第一股”,温氏股份“公司+农户”的轻资产养殖模式,不仅促使其快速扩张,更为行业树立了典范,在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的当下,已收获各方一致看好。
我们发现温氏养猪大致有两种模式,一种是 “捞温氏”,一种是“私养”。前者即“跟着温氏赚钱”之意,后者则指脱离公司的个体养殖。
养殖户口中 “捞温氏”,便是指温氏股份宣传所称“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模式。
温氏股份年报称,在该模式下,公司与农户以委托养殖方式合作,根据产业流程管理要求进行合理分工,农户负责饲养管理环节,公司负责种苗生产、饲料生产、药物生产和采购、技术服务、回收销售等环节。
根据披露 2016年业绩预告称,2016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55亿-126.58亿元,同比增长83%-104%。
同时,据深交所互动易上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生猪出栏量将每年保持约 15%的增长。按照目前的产能布局,2018年开始,增量会多一点。
这家依靠 “公司+农户”的轻资产模式大举扩张的养殖企业,目前肉猪养殖规模排名全国第一,世界第二。
2、探索生鲜连锁
温氏生鲜是温氏股份旗下首个终端产品品牌,自创立以来,始终围绕 “自然好品质”的品牌理念,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生态、安全、优质的肉类产品。进入深圳一年多,温氏生鲜现已有近50家门店,以销售自家农场养殖的猪、鸡、鸭、牛奶、鸡蛋及深海鱼等优质产品为主。
在 “公司+农户”模式下的养鸡场,200位深圳市民看到了由公司统一管理销售,农户散养的生态农家鸡。“为保证温氏生鲜门店销售的所有产品的自然好品质,温氏股份从鸡、猪养殖到饲料原料、生产加工、物流运输各个环节全力打造全产业链监控体系,确保生态品质,并能实现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据温氏生鲜门店负责人介绍,温氏生鲜以中国生鲜连锁领航者为目标,在立足自然好品质的产品理念基础上,专注为城市人群提供优质、生态、放心的生鲜食品。
截止 2016年12月低,温氏生鲜门店主要在深圳,已开门营业约50家,目前盈利情况不错,主要还在试验“公司+店主”模式能否成功。公司将稳步推进生鲜项目,初步计划在深圳拓展到300家左右。
温氏集团的生鲜门店建设目的在于突破销售渠道的拓展,快速推进温氏产业化步伐。
3、发力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已经成为未来养殖的趋势。
贵州遵义温氏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猪场计划 2016年11月开工,2017年6月引种,建成后年上市商品猪苗20万头,实现高效化、现代化、自动化、生态化运行。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逐步建成配套1个行政中心、1个饲料厂、4个种猪场建设和3个服务部。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上市肉猪60万头。
正邦
1、养殖托管模式
2017年1月20日,正邦科技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江西正邦养殖有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在安徽宿州泗县、江苏射阳县、江苏大丰县、江苏响水县、江苏灌云县分别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5家养殖公司。
正邦科技表示,本次投资是为了加快公司养殖业务发展,提升生猪养殖效率。
正邦集团董事局主席林印孙公开宣布,正邦生猪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是 5000万头,其中1000万头就是其养殖公司自建大型规模生态循环养猪场,饲料体系托管服务中小养殖户3000万头,“公司+农户”、“公司+农场”发展1000万头。本次正邦科技投资5000万新建养殖公司,正是向5000万头目标迈进。
2、打造安全链
作为一家集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兽药研发等为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近年来,正邦充分发挥集团的产业链优势,牢牢掌控生猪养殖从种猪到饲料再到屠宰的每一个环节,为提升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正邦研发一款 “邦养猪”的app,并在每一个包装盒上打上唯一的二维码。 正邦通过‘邦养猪’这个平台打通生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构建一个全新的生猪产业生态链,以此保障食品安全,这涉及生猪养殖行业一场比较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