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长寿的秘密,最重要的一个往往没人会告诉你

德鲁克说,管理是一门真正的博雅艺术(liberal art)。而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对别人的同情,愿意为别人服务,这是一种善意;愿意帮人家改善生存环境、工作环境,也是一种善意。
为深入学习管理学,上周末的新华商智mba31班迎来了那国毅教授的《企业家管理思想与经营哲学》课程。那国毅教授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亲传弟子,对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有着深刻的研究。
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为了使大家理解使命的重要性,那教授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个概念,叫“基业长青”。《基业长青》是199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吉姆克林斯写的一本书,最早在中国大陆出版时叫作《企业不败》,基业长青这个概念由此得来。
当时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企业的寿命为什么有长有短,有的一两百年屹立不倒,有的三五十年在500强中榜上有名,现在却不再了,而有的则3、5年就不复存在了。
为此作者定了4个标准选择哪些公司进入他的样本。首先要求企业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数一数二的;其次要求企业的产品服务极大的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现状,比如飞机的发明,让我们可以一天跨越多个城市和国家,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第三要求企业存在50年以上。
第四条最重要,是需要公司更换了一代又一代领导人。比方说一些家族企业在一代又一代的发展中由股票私有的变为公有的,家族痕迹慢慢消失,但他们依然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样的公司就是伟大的公司。
“基业长青”是企业真正成功的标志。然而不幸的是,资料表明,中国企业目前的平均寿命不到3岁,而且还有越来越“短寿”的趋势:2000年,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为6年;2004年缩短到3.5年;2006年又减到2.9年;2008年因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更糟。
相比之下,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欧美企业或因统计标准不同,平均寿命在12到40年不等,但都明显长于中国企业。中国每年倒闭的企业总数超过100万,是美国的10倍。
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比我们更为“自由”,其企业何以比我们的更为长寿呢?
以下实例或可使大家茅塞顿开:
“吉百利”(cadbury)牌巧克力是世界著名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也很高。可是你知道吗?这个品牌的建立已经超过一个半世纪了。它始于一个很小的家庭公司,如今却是拥有近5万名员工、在60多个国家都有分号的全球最大的糖果公司。
吉百利的成功,与创始人乔治吉百利(george cadbury,1839-1922)60多年的带领,及其一生虔诚的信仰分不开的。乔治在一个敬虔的基督徒家庭中长大,奉行清教徒的工作伦理,相信自己从事的工作是上帝对自己的呼召,也是事奉神、荣耀神的途径。因此,他工作勤奋,专注坚毅,生活节俭,善待员工,热心慈善。他最喜欢的格言是:“无论你决定做什么,你都要竭尽全力去做。”
为提高产品质量,他率先从荷兰引进最先进的设备,成为英国第一家生产纯可可粉的公司,从而奠定了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1874年,他放弃了从事已久的茶与咖啡贸易,集中精力从事可可粉与巧克力的生产。他大胆创新,很快推出一系列新产品,其中奶油巧克力、水果夹心巧克力、鲜奶巧克力以及黑巧克力等,至今为大家所喜爱。
乔治吉百利一生善待员工,热心公益事业。他52年如一日,在每个星期天,外出教导伯明翰的贫困工人读、写。他还在公司开展每日读经祷告活动,自己常常做简短的分享,深受员工欢迎(竟实行了几十年)。
更令人称道的是,为改善员工的居住环境,他在伯明翰西南郊买下了大片土地,修建了波恩维尔(bournville)工人新村,用超前的设计理念,为员工提供健康优雅的居住环境。
他把工厂也迁了过来,使波恩维尔变成一个新型社区,社区内配有医院、运动场地、学校、玫瑰园、音乐厅、公园、食堂、洗衣房等等,成为“花园城市”的先驱与典范。100多年后的今天,波恩维尔仍是英国颇具特色的旅游观光景地,激发着建筑师的创作灵感。
这个案例至少告诉我们,持久的专注、精益求精、使命感,是吉百利成功与“长寿”的重要原因。这也正体现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管理者要做的是激发和释放人本身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
使命是企业一种根本的、最有价值的、崇高的责任和任务,也就是“为什么干这个”。我们做企业的第一个使命是要创造财富,回报股东。第二个使命就是要给员工创造和谐、相互尊重的工作氛围,尽量改善工作环境,同时培养人才。
在今天,很多企业家心中都会有这样的愿望,那就是企业将来是谁的并不重要,能够继续存在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企业长存,才是企业家们的终极梦想。
做企业容易,做基业长青的企业很难,各位企业家,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