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 张悦:如果我可以有尊严的赢,为什么要把荣誉让给别人?

张悦,互联网视频内容品牌 “figure” 创始人、非虚构电影《生活万岁》制片人、联合出品人。曾任《人物》杂志主编及出版人、《vista 看天下》副主编、南方周末资深记者。
figure 由高品质的人物短视频起家,并研发了互联网纪录长片等多种内容产品形态,figue目前视频总播放量已超过7亿次,并联合出品了一部院线电影《生活万岁》。
从文字到影像,张悦从未放弃对内容的高品质要求,全民短视频时代,短视频的野蛮生长没能影响他对内容的“苛刻”要求:“它对我影响不大,我只想着如何去做好自己的事情。我真正想要的是好的内容、好的传播、好的商业化。”
以下内容为蓝鲸浑水对话 figure 创始人张悦实录,部分内容有精简。
锋芒初显:学生时代,报纸渊源
浑水:在创作视频之前,你从事文字报道,最早和媒体结缘是什么时候,又是怎么进入媒体行业的呢?
张悦:我是兰大99级哲社系的,当时我们学校有校报,学生会、每个系都有自己的刊物,但是我们哲社系没有,我在高中就有办《联合学报》的经验,上海的8所最好的市重点中学一起办了份报纸,到大学时就自然萌发了自己办一份刊物的想法。
于是我和几个同学每人掏几百块,自发创办了系刊《锋芒》。电脑在当时还未普及,我们在一间宿舍,从打字录入到排版,几个同学一起做。
说实话,大多数学生办的刊物都属于自娱自乐,不太像样,学生也不喜欢看,《锋芒》发行第一期,因为经费有限,做不到人手一份,但是全校的同学们都争相传阅,可以说是兰大最好的学生报纸。
那个时候,已经过了写诗的年代,文艺青年不再带有光环。但是我们仍在报纸上写诗、写连载小说、写哲学小品,每次出完报纸的一两周时间内,班级邮箱每天都能收到一叠给我的信,甚至很多老师和校外的一些人也关注到我,各种兰大什么才子的抬爱也跟着来了。
但我认为真正和我后来十几年媒体报人生涯有连接的是大四时我在《锋芒》头版头条质疑学校的一些决定,那期报纸被回收了,我为此差点没毕业。
这次兰大110周年返校日的活动,还有老师提起这个事,他们当年为了保护我付出了很多,过十几年回想起来,当年在千夫诺诺的环境中竟然还有个学生站出来say no,大家觉得仿佛这些付出还是值得的。
我很怀念那个时代,那是我第一次靠文字获得成就感,获得让我发光的舞台。所以,我对文字有很强的依恋。
浑水:结束了学生时代,你的第一份媒体工作是如何开始的?
张悦:毕业之后,有一段迷茫期,我没有欲望去找工作,半年时间自己读书和考gre,慢慢地我明白了自己更希望能够做一份实在的工作而非求学。
当时新华社市场化改革试点成立了一本新杂志《瞭望东方周刊》。那个时候有个兰大的师兄曾华国是周刊的总编辑助理,他是新华社很传奇的记者,他跟我开玩笑说,“我听人说,你是兰大第一才子,现在的人搞得太浮夸了,我这个兰大老才子有点不服,要不要来我这里工作,我们比一比,看看你是不是货真价实。”
他邀请我去那本杂志,让我有机会进入并了解媒体这个行业,他给我的媒体生涯打开了一扇窗。我这位曾师兄天妒英才,两年后就因病去世了,但我始终觉得他能看到我这一路都没辜负他当初给我的机会。
其实,实习的时候我就知道应届生没有留用的名额,用实力证明自己是我能留下的唯一途径。我挺感谢那个时候的自己,在很无助、很绝望的时候一直坚持下来。
我做的第一篇重头报道是《黄河争水大战》,描述几个省关于黄河水资源的分配难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争端。
作为一名调查记者,我后来又去了甘肃,辗转兰州、临夏、甘南等几个地市,突破了核心消息源,从种植毒品(罂粟)的源头一直到毒贩、吸毒者和禁毒警察整个生态的链条都采到了,最后完成了一篇《西部毒品死亡游戏》的封面报道。
那些文章证明了我的能力,当时的副主编孙凯老师说,这小孩比主笔还好使,怎么能还不给人家转正呢,最后我就入职了新华社那本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