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结束,太原工业学院获得冠军,这个结果如何评价 ...


首先我想了解一下这个比赛的性质以及它的含金量。国内有关机械,自动化,以及计算机方面的高校不在少数(我对这个比赛知之甚少,百度也没有太多的信息),为何太原工业学院这个不具顶尖老师学生以及资金支持的院校会获得此次冠军。再就是有参赛队伍的简略分析就更好了。第一次提问,不到之处大家谅解。
我是太原人。有些答主就是“见不得穷人吃肉”。表示不爽,我也参加过教育部主办的比赛,同样是二本院校拿了第二。我只想说,这里面在很多情况下是有运气成分的。而且运气成分是偏向于985.211等院校。二本土逼做出再牛逼的东西也只是个摆设。就连颁奖都能报错学校名字。
985.211平台好起点高,比如德州仪器的实验室,我之前本科就没有。
以至于现在开始有人拿平台来评价所以院校的实力。要我看有以下几点。
太原工业学院赢得比赛是靠实力,不是靠运气,这个谁要是再否认就是酸葡萄了。
太原工业学院既然参加比赛赢得了荣誉,就证明他的实力配这个荣誉。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等985211如果不服可以同台竞技,不要说这些院校没有参加所以含金量就不够。也许,不敢参加怕被打脸也是一种可能。
还有人说一个学校10年磨一剑才能和985比肩。我怎么看都觉得,认真准备花时间和功夫完成比赛是一种作弊,真正的创新应该是无心插柳一样的从容???
深深感觉到一些院校被彻底惯坏了。希望越来越多的像太原工业学院一样的学校可以站在领奖上。
  今年的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实际上就是原来的Robocon国内选拔赛,由于央视退出的原因,就改名了。
关于比赛的含金量。横向来看的话,不夸张地说,可以称得上是国内大学生的工科类的最高水平赛事了,这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赛事。但是这能否代表国内工科大学生的最高水平呢?不能。因为除了哈工大等工科强校外,还有诸如清华这样的一流高校并未参赛。或许有人认为这个比赛不是学霸能驾驭的,我只能说你们太小看学霸了。纵向来看,说到底这个比赛最核心的力量还是一群本科生,所应用的也算不上什么高新科技,基本上全是行业内已经成熟甚至是已淘汰的技术了。
关于太原工业的夺冠。最近两三年,太原工业学院队的势头是坑内各位有目共睹的,可以说已经跻身第一梯队了。但是客观地说,看硬实力的话,今年能排在太原工业学院队前面的还有不少,但是因为赛制的原因,还是存在一些运气成份在内的。
关于题主的疑问。为何太原工业学院这个不具顶尖老师学生以及资金支持的院校会获得此次冠军?
  一、上面说的运气因素,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
  二、这项赛事对师资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技术上基本上是本科生在折腾,最多是有毕业的老队员指导。
  三、学校的学生平均水平或最高水平并不等于机器人队的水平。参加过两届或以上的队友应该多多少少都经历过招新,许多队伍是难以吸纳到本校的顶尖人才的。
  四、最终队伍的硬实力不仅和技术人员有关,还和团队管理方式等非技术因素密切相关。
  五、资金。国内Robocon圈子内有个比较奇怪的共识,就是备赛很烧钱。对于多数学校来说,这是事实;但我认为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不是一个必要条件,如果有足够完善的团队管理方案和项目把控手段,资金的投入是不需要太大的。
  六、队伍的经验积累。以电子科技大学和太原工业学院发展历程为例,我们都看得到,参赛队伍的技术水平不是一年两年就成长起来的,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的积累。太原工业学院十年磨剑,也差不多是时候亮剑了。     但是,这显然不应该是正常现象。作为一个本科生的科技赛事,如果一支队伍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的投入才能勉强和老牌队伍一争高下,那么这个比赛差不多也就到头了。以各高校内部的纵向技术传承来说,或许各队伍做得有好有坏,这无可厚非。从横向的技术交流来看,圈子内的大环境是各高校各自为战,闭门造车。这一点若是不能得到改善,恐怕是再难有新生的队伍加入了。
关于参赛队伍的简略分析。这次比赛我没有到现场,不敢妄自揣测,希望各位知友补充。
时也,命也。尽人力,得天命。太工的努力人人可见,实力实属一流。其他高校,半路折腰,一句话:没有做到最好,都看命运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