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投资、天使投资、a轮投资金额的区别
有一位创业者问广州的某天使投资人,关于种子投资、天使投资、a轮投资的区别。该天使投资人回答:几十万的叫种子、100到500万的叫天使、500万到几千万的叫a轮。
现实情况是,中国现在有太多项目拿到了过千万的天使投资。
路径
天使轮融资
天使轮融资一开始选定创业的投资项目,看好市场的发展前途,各方面都运营的差不多了,这时准备进行投资创业。天使轮融资,可能只有一个概念什么都没开始,或者刚开始运营,还没有出来产品,或者出来了产品却没有大规模开卖。此时浇浇水,种子会长大,你就是一个天使。
天使轮融资一笔提供给投资者或企业家的相对数目较小 的资金,通常用来验证其概念。使用的范围可以包括产品开发,但很少用于初期市场运作。
天使轮融资金额:50~100万元
a轮融资
a轮融资,达成了一定的商业模式,就是第一轮的意思,之前没有引入过外部股权投资。很难讲是企业发展的哪个阶段,也很难讲是天使还是vc还是pe。a轮融资简单点的定义就是「第一轮机构投资」。很多公司是在上市前才引进的,那时候企业已经很成熟了,而且就引进一轮,有的企业则多一些,或者在早期就引进。
a轮融资金额:200~1000万元
b轮融资
b轮融资,达成了一定的商业模式,已经做过一次融资
b轮融资金额:500~3000万元
c轮融资
c轮融资一般来说就是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通常都是千万美元级别甚至亿元美元之间,这一轮的最主要作用是为了给你上市定一个价值。
c轮融资金额:1000~5000万元
c轮以后融资
c轮以后融资一般来说就是已经上市了
c轮以后融资金额:5000万元以上
——————————
启赋资本:
成长初期标准:产品或服务已得到市场初步验证(利润在200万以下),投资比例(按投资额)20%
成长中期标准:利润在200万—2000万,投资比例(按投资额)50%
成长后期标准:利润在2000万以上,投资比例(按投资额)30%
——————————
天使,看团队。
a轮,看产品。
b轮,看数据。
c轮,看营收。
投资于不同的阶段的项目,判断标准是不同的。不同阶段融资特点:天使看人、看理想,a轮看产品,b轮看数据,c轮看收入,上市看利润。如果说天使轮的项目是10%卖过去90%卖未来,那么a轮的项目是20%卖过去80%卖未来,b轮的项目则是30%卖过去70%卖未来,c轮的项目是40%卖过去60%卖未来,显然,越到后期,越需要看到“干货”。投资人决定投一个项目不等于一定能成,否掉一个项目也不等于这个项目一定不成,但是投资人决定投一个项目,一定要符合他(她)心目中的投资逻辑,必须要越过投资人的心理门槛。
很多项目都存在这样的“驼峰曲线”规律,0到1(种子轮)和1到10(天使轮)比较容易,10到100(a轮)比较难,100到1000(b轮)又相对容易,而1000-10000(c轮)又相对较难。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创业者容易死在两道关口,a轮和c轮,其中更大一部分则是死在了a轮的关口前。
——————————
种子轮
团队阶段:只有一个想法或点子,还没有具体的产品。
投资方:一般是创业者自己掏钱,哥几个凑点钱就搞起了,另外也会有一些专注于种子团队的投资人,但是往往投的钱不会很多
天使轮
团队阶段:团队核心成员组建完毕,项目或产品趋于成型或已经拥有小样(demo)。商业模式初步成型,对于未来如何盈利也有了规划。在小范围内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核心用户。
投资方:天使投资人或机构
pre-a
团队阶段:产品优秀、团队靠谱,且有良好的用户数据或者增长趋势明显,但是尚未达到a轮融资标准的项目。prea是针对创业公司a轮投资前的投资产品,介于天使与a轮之间。
a轮
团队阶段:团队搭建完毕,正处于快速磨中或已经磨合完毕,产品基本成熟同时做好大规模面相市场的准备。公司已经正常经营运作,并有完整详细的商业及盈利模式,在行业内拥有一定地位和口碑。但此时公司可能还未盈利,也没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投资方:风投机构(vc)
b轮
团队阶段:拿到a轮大规模融资后,资金充裕的团队大多仍处于烧钱赚吆喝阶段,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快速度积累用户。但不排除有些公司已经开始盈利。这一阶段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得到充分检验并完善。此时公司对未来的发展已经有了详细的战略规划。
投资方:大多是上一轮的风险投资机构跟投、新的风投机构加入、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e)加入
c轮
团队阶段:此时公司已经非常成熟,随时有可能上市。进行到c轮时,大多公司除了拓展新业务,补全商业闭环、更有准备上市的意图。
投资方:pe,有些之前的vc也会选择跟投
问:有d轮—z轮吗?
答:理论上有。一般在c轮后公司已经具备上市实力了,但也有公司选择继续再融几轮,这种情况并不多。
常见创投英文词科普
ai
天使投资(angelinvestment),是权益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是指富有的个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一次性的前期投资。它是风险投资的一种形式,在根据天使投资人的投资数量以及对被投资企业可能提供的综合资源进行投资。
vc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是vc,在中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实把它翻译成创业投资更为妥当。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一种权益资本。
pe
private equity(简称“pe”)在中国通常称为私募股权投资,从投资方式角度看,依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定义,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有少部分pe基金投资已上市公司的股权(如后面将要说到的pipe),另外在投资方式上有的pe投资如mezzanine投资亦采取债权型投资方式。不过以上只占很少部分,私募股权投资仍可按上述定义。
ib
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它有一个我们常说的名字:投行。一般投行负责的都是帮助企业上市,从上市融资后获得的金钱中收取手续费。(常见的是8%,但不是固定价格)一般被投行选定的企业,只要不发生什么意外,都是可以在未来一年内进行上市的。有些时候投行或许会投入一笔资金进去,但大多数时候主要还是以上市业务作为基础。
至于知名的企业,我说几个名字,想来大家就知道了。高盛,摩根斯坦利,过去的美林等等。(当然,还有很多知名的银行诸如花旗银行,摩根大通,旗下都有着相当出色的投行业务。)
ipo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pre-ipo
pre是英文词的前缀,是指投资于企业上市之前,或预期企业可近期上市时,其退出方式一般为:企业上市后,从公开资本市场出售股票退出。
gp
普通合伙人(generalpartner,gp):大多数时候,gp,lp是同时存在的。而且他们主要存在在一些需要大额度资金投资的公司里,比如私募基金(pe,privateequity),对冲基金(hedge fund),风险投资(venturcapital)这些公司。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gp就是公司内部人员。话句话说,gp是那些进行投资决策以及公司内部管理的人。
举个例子:现在投资公司a共有gp1,gp2,gp3,gp4四个普通合伙人,他们共同拥有投资公司a的100%股份。因此投资公司a整体的盈利,分红亏损等都和他们直接相关。
lp
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lp):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出资人。很多时候,一个项目需要投资上千万乃至数个亿的资金。(大多数投资公司,旗下都会有很多个不同的项目)而投资公司的gp们并没有如此多的金钱——或者他们为了分摊风险,因此不愿意将那么多的公司资金投资在一个项目上面。而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他们有很多很多的现金,却没有好的投资方法——放在银行吃利息在金融界可是个纯粹的亏钱行为。于是乎,lp就此诞生了。
lp会在经过一连串手续以后,把自己的钱交由gp去打理,而gp们则会将lp的钱拿去投资项目,从中获取利润,双方再对这个利润进行分成。这是现实生活中经典的“你(lp)出钱,我(gp)出力”的情况。
incubator
孵化器,英文为incubator,本义指人工孵化禽蛋的专门设备。后来引入经济领域,指一个集中的空间,能够在企业创办初期举步维艰时,提供资金、管理等多种便利,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企业'做大'。
united office
联合办公是一种为降低办公室租赁成本而进行共享办公空间的办公模式,来自不同公司的个人在联合办公空间中共同工作。在特别设计和安排的办公空间中共享办公环境,彼此独立完成各自项目。办公者可与其他团队分享信息、知识、技能、想法和拓宽社交圈子等。
roadshow
路演源自英文单词roadshow,指在公共场所,演说、演示产品、理念,向他人推介自己的产品、公司、想法的一种方式。目前国内创业大潮兴起,一种专门针对初创团队的路演既demo day也逐渐为大家所知,初创团队在demo day上,演示自己的产品小样,像投资人,创业导师,普通大众等介绍自己的产品思路和理念。很多初创团队通过demo day成功获得种子或天使投资。
——————————
“a轮关”的九种死法
为什么很多天使轮的项目在融a轮的过程中倒下呢?根据我们实际接触的项目,我们总结了“a轮关”的九种“死法”,为保护创业者,本文依旧不直指案例,创个业不容易,不希望有创业兄弟因为我的“哇啦哇啦”而躺枪,大家自己对号入座就行,最好是找不到座位。
一“产品死”
无论硬件还是app产品,第一属性(第一场景)都是工具属性,就是你对用户到底有什么用?你能够给用户提供多大的价值宽度、价值厚度和价值强度,这就决定了你的产品是个“金钩子”还是个“泥巴钩子”(参阅刘亿舟另一篇文章《智能硬件:你找到替代性拐点和第二场景了吗?》)。很多创业者很多时候很容易自我强化而“强奸”了市场的意愿,产品不符合“普遍、显性、刚需”的原则。有些产品,虽然也能满足用户的“普遍、显性、刚需”,但是无法延伸到第二场景,也就没办法“高频”,所以也就无法产生持续的用户黏性。根据我的观察,工具属性越强的产品,有时候平台属性越弱(如果不能有效地设计好第二场景),比如说锁屏、天气、闹钟、智能开关、词典等很多工具都属于这类。所以,如果你的产品不符合“普遍、显性、刚需、高频”的“八字决”,那么a轮死的概率很大。
建议:项目在启动阶段就应该想清楚面向什么用户,解决什么痛点需求,行业的趋势是什么,时间在不在你这边?尽量按照“普遍、显性、刚需、高频”八字决进行产品设计和场景设计。
二“股权结构死”
初创企业融资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迭代过程,创始团队负责揉最早的那个面团(有时候这个面团还没有开始揉也可以拿到钱),然后以适当的估值引入天使轮。有时候,创始团队没有把握好融资的节奏,过早或者过多地融资可能会导致天使投资人占股比例太高(拿土豪的钱很多时候容易造成这样的局面),而创始团队占的股份过低,这样不利于后期融资(因为后续的潜在投资人会认为创始团队激励不足)。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时候在某个项目中孵化出的子项目,最容易出现股权结构的问题,由于子项目的孵化属于“职务成果”,原有股东肯定不愿意放弃太多股份,这就直接导致实际创始团队占股比例过低(有些会接近50%或低于50%)。
建议:项目在天使阶段尽量不要拿土豪的钱(能带来战略资源除外),而应该尽量引入专业的天使投资人。对于在天使轮阶段不得不接受稀释较多股份的情况下,也建议在投资协议中设定股份回购条款,对应地,天使投资人也可以设定业绩考核条款,如果业绩目标达到了,创始团队有权按照某个价格(当然要保证一定的溢价)向天使投资人回购部分股份。这样的条款设定,不仅仅可以保护创始团队的利益,也可以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三“数据死”
a轮融资前的产品及用户数据,实质上是对项目从1到10过程中产品在市场上验证效果的数据化表达,这个时候并不要求企业盈利,但是数据必须表明产品投放市场后有“干柴烈火”之势。如果数据表现不好,那么投资人毙掉项目是必然的。
值得说明的是,有时候项目数据绝对值还可以,但是行业排名不在前5以内(万亿级市场除外),融资过程也会比较纠结。这里涉及到一个投资人心理门槛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让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