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拼多多的“淘宝特价版”上线,消费降级的蛋糕有多好吃?

淘宝的反击
淘宝最大的问题在拼多多出现之后被无限放大。我们回头看淘宝用户增长的数据。2009年淘宝注册用户为1.4亿人,2010年注册用户达到3.7亿人,到2013年,淘宝网拥有将近5亿注册用户,每天6000多万访客。
沉淀了多年用户的淘宝做到现在这个用户规模其实算不上成功。在5亿装机量,活跃用户只占到十分之一的档口,拼多多以一匹黑马的姿态强势杀入,借助腾讯超强的微信入口导流。
但拼多多的起家,其实一脉相承继承了淘宝的战略:低价快速进入市场。但是真正将低价做到极致的还是,也只能是拼多多。
很多人都很清楚,在中国便宜二字就能在中国占据不少市场份额,中国人都喜欢物买价廉。物美这两个字很笼统,但是廉价却很受人欢迎。
淘宝其实很早就像要跟拼多多抢市场份额。去年六月份淘宝就曾经退出过一款叫做拼团的工具,只是收效甚微之后也不了了之了。
如今淘宝又推出一款特价版移动app足以看出淘宝进军低价的决心。但在多年以前,阿里巴巴为了摆脱低价拼杀带来的困扰努力挣脱低价拼杀的怪圈,推出了更加专业化的天猫。没成想,低价市场出现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拼多多。如今,淘宝不得不奋力一战。
淘宝用户是覆盖整体性,拼多多主要是三线城市以外的用户,导致整个拼多多的发展速度和体验就不太一样了。低价拼团在微信中不断的裂变强推,使得拼多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淘宝缺的也是好多三线以外的群体,所以大力发展村淘,以及最近出的淘客拉新之类的活动。反而是拼多多加速了淘宝拓新进度,因为2个app的用户交叉线很小,不存在互相挖用户行为。中国15亿人口了,剩下的10亿用户,怎么去抢占,我觉得不是一个拉新或者一个拼多多就可以搞定的,未来还有新零售等出现,所以从整体布局来看,这个只是其中一个方式罢了,不存在对抗问题。
为何是拼多多?
谁也不会想到,令淘宝和京东最不屑的拼多多在2017年年初,月成交额就到了20亿,年底达到了100亿,短短4个月之后,400亿。这是一个成立仅仅两年时间的应用软件做出的业绩。
而做到这一成绩的背后,被称为电商界的facebook的拼多多在重新定义电商规则,电商市场。在用户的眼里,拼多多恶意诱导分享,虚假广告以及恶劣品质成为了标签。在商家眼里,拼多多以违规导流为由强制商家增加保证金。但在巨大的流量面前,小商家们也只能默默屈服。
在今年315消费者权益日晚会之前,曾经有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眼中最应该在2018年315晚会曝光的产品和公司是什么?
结果拼多多的呼声一直居高不下。
拼多多使用短信、微信公众号推送在不断轰炸着二三线消费者们的眼球。比如微信公众号,拼多多基本上不会专攻运营,发到公众号的基本上都是一个红包链接,只要点开链接下载app,并分享到其他微信群、签到砍价之后才能拿到红包。但数额并不算大。
但是只要点开链接之后,拼多多就自动获取了用户的信息,并会主动给用户发送短信和中红包的信息。这种分享本质上其实要算诱导分享,但微信却对这种诱导分享无动于衷置之不理。
到今天的拼多多还不到三年,背靠着微信巨大的流量入口,拼多多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但即使用户投诉不断,行业嗤之以鼻,但用户们却依然乐此不疲在拼多多上下单拼团。因为拼多多还懂人性,因为人本身贪婪的物欲最先需要得到满足。
即使拼多多看起来并不赚钱,但当我们将拼货信息分享在群里的时候,我们的个人用户信息已经被拼多多后台的技术员工收入服务器中。收货地址、手机号和姓名等等,都很可能被贱卖了。
消费降级是趋势吗?
在蜜芽ceo刘楠看来,消费降级不是消费升级的对立面,不是说有一方人在消费降级,另外一部分人在消费升级。而是消费升级,升到最后就是降级,因为我们对价格有更高的要求。一开始东西少,你做的品质好一些、故事讲得好一些,全面性好一点,服务好一点就可以卖出比较好的价格。所有的东西成熟之后,最终为商品买单的消费者,他们成熟了,为溢价买单会越来越少。所以消费降级是消费升级的延展,而不是对立面。消费升级发展到最后,实际是降级,降级的不是品质而是价格的合理性。
这其实是一种趋势。尤其是当90后逐渐成长为消费主体,拥有自主决策消费权力,再加上互联网的开放程度,90后消费者更加自信,不再需要品牌本身来证明自己消费水平的提升。
作者:朱逻记|来源:idonews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