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姐说】
看得出,2017'上海国际商业年会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给实体商业提供“科技解药”的大会。
没错,其实与其说是“行业大会”不如说是一场“教学”——主办方试图打造一站式实体商业开放平台,让线上线下科技融合,推动中国零售创新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在新时期里走对方向,继而在现场1万多家参会企业完成“一站式”解决方案,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所有资源和帮助,此次到会的甚至还有ibm和甲骨文这样的国际大公司。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食品企业,可以在这里找到开店的商业地产商、装修服务商、定品牌战略的数据调研和咨询服务机构,还有后台系统、经营客户、提升体验、门店管理等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甚至还有提供大数据分析工具、云、物流、app开发、小程序开发、精准营销的……各种供应商,不出大会的门,就可以搞定所有。
是的,如果你仔细观察,“新零售”正在进入一种围城困境——线上的公司要做线下,线下的实体公司则牟足了劲也想去“冲浪”,彼此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从资金到人才,从方法到制度。
小米这两年则尤为重视线下,小米之家越来越多,因为小米需要渠道进一步下沉。而著名淘品牌“三只松鼠”从线上转战线下,已经开了八家实体门店。
没错,走向线下,是三只松鼠发展四年重要的一个转折点,由过去纯品牌的产品变为一个品牌的文化,在对品牌的ip上做了一个更大的投入,在线下投食店看到的不仅是销售产品那么简单,更多的是推出了三只松鼠的周边产品点。
但并不是所有新零售中的品牌都是三只松鼠,更多的线下实体公司没流量、缺渠道、不懂推广、组织机构也亟待调整。
商务部原副部长刘向东则试图告诉与会者们,或许他们可以从大会的这上万家品牌、上千家一线商业项目、上百家科技企业中,通过一站式的现场沟通,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也找到自己的供应商,学会将零售的流量、入口、消费出口、商业解决方案等高效率的联系在一起,用互联网科技来助推自己的商业梦想。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在此次峰会上说:互联网、跨境电商已经在迅速发展,现在全球跨境电子商务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了,制定新的国际电子商务的规则体系势在必行,中国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国的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参与制定全球跨境电子商务的规则体系,这是完全有必要的。
新零售困境
在这个互联网改变线下商业方方面面的时刻,每个企业都在试图用自身的升级去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但是他们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做应用分发的千目科技ceo张巍就感到,来自传统商业流程方面的挑战非常巨大。他负责管理很多屏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发布广告。但现在的商业地产和品牌要发布连接就要签合同,这个工作量很大,签了合同才能付款,还要开发票,这是一个业务流问题。
“数字化商业为我们带来很多便捷性,但是我们的流程、团队和业务素质限制了数字化商业的发展和平台的实施。我觉得最大挑战来自于我们的内部,我们的团队、制度、流程是否符合数字商业的发展和需要。”张巍说。
而麦享科技 ceo姚欣榆则认为,最大的挑战是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能不能去改变,然后来适应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即数字化商业的挑战在于传统商业数字化过程当中模式的挑战。
困扰机智云ceo 黄锡熊的却是“数据如何标准化”的问题——物联网行业就没有一个大的标准,例如什么样的设备应该是什么样的格式。
“现在大家都在做垂直的事,你做客流监控,他做防盗,有没有更好的结合点呢?如果说要把商业机会变得更大,大家的数据应该更加标准化,更加便捷的开放出去,让更多人享受这个数据来开发创新。”黄锡熊希望数据能够自由流动。
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副总裁杨晓松则指出,其实利益链的重组才是真正的难题——这不是纯技术能力的提供商就可以触发这些改变,这些都是比较大的问题。“我个人也没有答案,但是我觉得是相当大的一个挑战。”杨晓松说。
没错,在这场变革中,还有bat巨头的“阴影”正越来越大。
客来乐ceo 王伟的体会是,现在的行业大势变化快,这两年最大的变化是手机支付的发展,三年之后可以完成80%线下服务的闭环,而且是可识别用户、可连接的。但是,机会一定是和时间点相关的,客来乐其实特别希望跟银联在这场支付变革中也分一杯羹……“如果说只剩下微信或者是支付宝,这个事就没有办法玩了,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当然,这对于那些支付使用者中的小b(商家)来讲,威胁并不那么大,对于他们来讲新零售时期,如何将巨高无比的获客成本降下来才是最大的挑战。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称:中国经济很有“韧性”。很多人有三个不知道:第一,中国经济原来也是有波动、有周期的;第二,我们现在大概已经l型到了谷底,但是在谷底可能还有两三年的徘徊、调整时间。第三,中国经济可以实现软着陆。任何经济过热都产生很多不良后果,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处理的这些事情: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债务高起都是这些问题。
z代际“症”
是的,21世纪最贵的除了人才,还有流量——用户。
不幸的是,现在的主流客户群已经不是千禧年一代,而是“z代际”。千禧年的一代人告诉我们如何使用技术,而z代际的人会成为你们的客户——他们是90年以后出生的人。
是的,在世界很多地方这一代人已经成为了主流,中国的年轻人、印度的年轻人,中东地区的年轻人,他们都占到总人口的30%-50%。吃饭之前要拍照片是z代际的人开始的,他们在逐渐向上,在逐渐影响年龄大的人,他们影响着零售的方方面面。
近两年来,国家商务部牵头实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和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并提出了商务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以及流动升级战略,国内市场一体化战略等举措,当前商业流通领域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对包括零售业在内的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思维已对两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环境下的零售显现出了两大特点:
一是,中国消费升级仍在持续的发酵。尽管实体商业面临空前的压力,但随着中产阶级的扩大,80后、90后逐渐的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三四线城市的兴起,消费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力量。
二是,零售已经从商品为中心转移到以用户为中心,正从商品的质量、成本、毛利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互动、互联网平台。而现在的消费者拥有绝对主导权,据统计,50%的购物决策来自互联网,很多零售企业在社交化、新媒体、网络营销不断的尝试,同时消费需求和服务体验不断的深化,购物的路径也出现了多元化拓展的趋势。
找到你需要的能力
与会的嘉宾中,大多带了很多自己的“杀手锏”。
百度公司战略合作部总经理孙建东带来了“智能交互的能力”——百度推出的一个开放的、对话式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统:“dueros”,目前已经实现了信息查询、定餐、打车等70多项功能。
京东集团副总裁邓天卓则指出,中国的零售商平均的运行效率是22%—25%,比如100块出厂价的产品,到用户的手中平均要加价22—25块,包含层层渠道加价、物流、客服以及零售商的店铺租金,还有押金成本、多次搬动成本以及广告、促销成本……
但是,中国大型零售连锁商的效率就高很多——永辉超市大概是16%,苏宁大概18%,京东则能做到12%!12%对于18%来说是50%的效率提升!其实,这就给企业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在往线上走的时候,能否获得跟京东一样的效率?
长江商学院副院长腾斌圣则提到一种商业模式上的启发,某位在做电动汽车的校友并没有售卖,而是采取了租赁模式,即把车租给各大物流公司使用,因为他们没有做车的基因,他们不知道把车怎么做成像特斯拉那样漂亮,但这个车的电池很牛,续航能力强,而且成本低。
这个峰会,已经快“站”无虚席
他在考虑商业模式的时候最基本考虑就是,如果全国的物流快递公司用的相当一部分是他的车,他在上面装一个很简单的系统,就能够完全掌握他们的线路等信息,他认为这样的信息比滴滴手上的数据更有意义,因为滴滴只是人怎么在走,而他知道全国的货怎么走。
当然,除了百度的dueros、京东开放出来的遍布全国的仓储配送系统,还有很多服务商和黑科技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再例如万达集团此次也推出了一个“创新加速器”,这是一个通过开放万达丰富的线下资源,来招募全球初创公司的最新技术、产品在企业场景试点应用的孵化平台。
万达集团试图让一些好项目可以享受万达自己即将开放的所有业务场景,来测试自己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同时,这些场景将成为这些创业公司展示最新技术产品、落地应用效果的“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