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管理的重要性
如今,流程管理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已不言而喻。
为什么企业会存在跨部门协作沟通难、工作进程难监管、部门职责模糊、运营效率低下等等问题?为什么明明运营的还不错的一家门店,开了分店基本都会失败?
说到底还是企业流程管理的问题!
没有具体可执行的流程和规范制度,没有约束性,基本是依据人为的意愿和主动性去完成工作,当然就会存在较大的变动性,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是非常难掌控的,而且也是无法复制的,那么开分店失败也是正常的。
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了流程管理的大潮中。
2、信息化系统给流程管理带来的价值
但现实总是骨感的,流程管理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实际层面,效果却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1)因为流程都是人工流转,过于细致的流程有时反而会增加工作量,最终成为了一种形式化的东西,无法在提升企业效益上发挥实际作用;
(2)没有管理工具使流程可以固定下来,一旦人员变动,之前的流程有可能就无法执行下去。
(3)纸质的流程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监管每个流程的具体进展情况,自然也很难掌握流程中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所以信息化系统的出现是市场所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企业制定好的流程实现固化是成功实施流程管理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系统可以让企业的流程变得标准化、规范化,它用统一的术语描述事情、规范运作,形成最佳实践;可以让流程自动化流转,使管理者与员工快速进行信息传递;可以让企业实时查看每项流程的进展情况,实现监控的目的。
可以说,没有信息化系统,设计出再好的流程也难发挥出它的价值。
3、信息化建设的思维误区
信息化系统为流程管理带来的价值如此大,以至于有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万能的。
他们在没有对自己企业的内部流程进行任何梳理和优化的前提下,就把期望寄托于信息化建设中,以为只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就可以解决这些存在已久的管理问题,结果是钱花了,但却没有取得原来预期的收益,为什么会这样?
那是因为直接将未经优化的手工处理方式和业务流程“自动化”,很多不合理或无效的工作也会被固化到系统中去,折腾了半天我们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工具而已,做事的方式还是沿用旧的,自然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也无法体现出来。
所以,如果希望通过信息化系统来帮助企业成功的实施流程管理,前提必须是先优化你的流程。
4、如何基于信息化建设建立你的企业流程
那么在你决定使用信息化系统之后,你应该如何来建立你的企业流程呢?
(1)流程规划
你得重新审视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及总体规划,从有无效率、是否合理、满足用户需求、改造可行性、是否影响企业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识别与分析,最终规划出需要优化和需要固化进系统的流程。应寻找突破口,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2)为流程制定业务规则
接下来,我们要对需固化进系统的每个流程进行业务规则制定,这个是所有企业老板应该参与进来的步骤。
什么是业务规则?业务规则就是我们建立某个流程所需要遵循的规则。应该由企业老板或部分的主管来共同定义、维护和监控。
业务规则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监控型”业务规则,即流程管控中的指标。比如我们建立产品生产申请流程,规定了从“审批效率”(即从申请开始到审批结束所需的时间)这个指标来判断这个流程的优劣,那么这个规则就是进行这个流程监控的绩效指标,叫做“监控型”业务规则。
另一类叫“操纵型”业务规则。
比如对于产品生产申请流程来说我们设下了如下规则:
1、产品生产申请分为已有产品和新产品两种,不同类的产品要经过不同的审批流程。
2、已有产品的生产申请,可以由各部门提出需求,由产品部核对合同订单及预算后进行审批。
3、如果是新产品的生产申请,则要从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产品生产的可行性、材料成本控制等三方面进行把控后,才可进行审批。
那么以上的规则就叫做业务流程“操纵性规则”,它决定了一个流程中各个不同子流程的触发条件。
事实上,对于管理层来说企业的流程体系中真正有价值的是上述这些规则,而并不是流程中的每一步该如何做。不管你的流程是五个步聚还是六个步聚完成,只要六个步骤完成的流程有更高的“绩效”,又同时能够完成上述“操纵性规则”的要求,那么这个流程就是最优的。
而在信息化系统中,只有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规则,系统才可以依据这些规则,对达成条件的流程进行判断,从而实现流程监控和自动化流转的目的。
(3)具体的业务流程设计
在制定好业务规则之后,接下来应由专职人员根据这些规则制定具体的业务流程。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解决的是:从流程开始到结束总共要经历几个步骤,哪个部门哪个人完成哪种具体工作,哪个阶段需要提供哪些文件,可以获得哪种服务支持”等等具体的问题,让流程的执行变得具象化、步骤化。
在设计新流程时,企业应遵循两个重要的原则:第一,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尽可能缩短流程运行的环节和时间;第二,尽量减少不增值的活动或环节。反映到具体的流程设计中,就是尽一切可能减少流程中非增值活动以及调整流程核心活动,最大程度地提高流程运行效率。
(4)使用信息化系统来落实和优化流程
设计好的业务规则和流程,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来落实。
现在的信息化系统功能越来越丰富,尤其是一些拥有可配置功能的系统,完全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基于各种各样的业务规则配置出很多不同的流程。
使用信息化系统来落实流程,不仅可以确保流程中所有的描述语言保持一致,而且它约束了员工的行为,员工必须按照信息系统中的新规则来做事,一旦没有遵守新规则,信息系统就有可能会报错,使得员工无法继续安装以前的规则进行工作,而且不管流程中涉及的人员有没有变动,系统中的流程一直都是按照这个规则进行。
所以说,只要企业的流程管理思路是到位的,方案是清晰的,那么,就可以在信息化系统中走出简单高效的流程。
企业的业务需要和管理需要才是根本,信息化系统是实现这些需要的支撑;是流程为信息化系统怎么用明确了方向,而信息化系统反过来又能促进流程的改造,提升流程运行效率,从而降低成本。两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又相互提高。
所以,我们把流程落实到系统中之后仍然要不断的进行流程优化和系统升级,使两者能持续的互相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环境。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更多科技/企业管理话题后续继续讨论!
请持续关注紫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