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碗外部表面画满青花,黑色部分有凹陷且表面摸起来有凹凸不平的感觉,最后一张图的碗内缘有釉面出现轻微的剥蚀。( 非断裂 )
碗底圈足內有些許凸乳現象,不平整。碗內中心部位亦同
罐的造型多数为口大足小,不同于明清罐的口小足大或口足大小相偌形制。碗、碟、杯的圈足较小,足墙较宽、较厚,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有的器物底部可见明显的旋坯痕,个别有粘砂现象。碗、碟、杯圈足的底心常见凸乳,俗称“脐”,为元瓷特征之一。
最后要说的是,不管是窖藏的还是传世的,元青花终究会凝固住时光一些印迹:埋于地下的,其釉层稀薄处,不可抗拒地要染带上土沁、土斑;秘藏于地窖,釉面也会因年代久远,显出质地老气、宝光内含。而传世品,由于人间沧桑和岁月抚摸缘故,釉汁则越发滋润、宝光四溢;或因为历经使用,棱角的釉面不免要出现轻微的剥蚀或磕碰,以及支撑点和受力部位,会因磨损划痕纵横、细密,而附上累累旧气。
引用自元青花瓷- 百度百科目鉴十五法
雖然元代青花裝飾畫的題材多種多樣,但根據眾多考古發現以及傳世的實物資料不難看出,在元青花瓷中以植物為主題的圖案畫為主流。其次為動物和動、植物相結合的繪畫,人物故事題材圖案畫較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元代青花崛起於海外,其為中國百姓特別是中國士大夫所接受頗費時日。
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繁復而藍白相間的植物紋和幾何紋自古就特別發達,成為伊斯蘭教裝飾紋樣的主流。無論西亞的地毯,或是是阿拉伯書法的邊飾,還是清真寺牆壁裝飾,到處都能見到精致的藍白相襯的植物紋和幾何紋。西亞的元青花沒有人物紋,但個別器物上有動物紋,如龍紋、麒麟紋、孔雀紋等。
在元青花眾多植物圖案畫中,最多的是各種纏枝花草類。元代青花中,以纏枝牡丹、纏枝菊等為主的花卉,有的被用作主題紋飾,有的被用作輔紋。元代瓷繪工匠們基本用細密、精巧的線條來描畫,然後局部施以平塗渲染來表現。畫面構圖嚴謹,布局繁而不亂,主輔紋飾層次分明,畫筆流暢,這種繁麗的青花纏枝花卉裝飾反映出元代瓷畫工匠師們精湛的工筆花卉技巧。
縱覽元代青花瓷畫,基本是以細密、繁復的描繪為主流。
引用自 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元明青花瓷器繪畫技法和題材的探討
从三件元青花瓷碗标本底足处,可以看到海南到沿海中发现的残器底足十分精细,浑圆,圈足中微微起乳突状,且洁白细腻,其工艺水平并不亚于明青两代的官窑瓷器。两件元代古城遗址采集到的元青花碗足,应属国内发现的元青花中档产品。这至少说明了在元代江西景德镇烧制元青花的窑内,已具备了很高的制瓷水平和工艺,并烧制了多种档次的瓷器。同时也具备了专门为宫廷烧制高档青花瓷的能力和水平,并建立了类似明清两代专门为皇宫烧制各种瓷器的官窑.而且,元代青花瓷器成熟期实际上要比我们目前学术界公认的元代后期要早得多。
引用自元代青花瓷器的制作特点_芷天古玩收藏网
此两大碗是多年前中东出差,在古董店买回的
瓷器历史:陶瓷杯的前世今生
2015-02-07 11:31:16来源:华夏收藏网中国传统文化资讯摘录
战国至汉代出现了原始青瓷杯,其中汉代的椭圆形、浅腹、长沿旁有扁耳的杯最具代表性。隋代杯多是直口、饼底的青釉小杯。唐代的三彩釉陶杯和纹胎陶杯最有特色,当时还流行盘与数只小杯组合成套的饮具。宋元时期的杯多直口、浅腹、圈足或高足,高足底为喇叭状。宋杯多以釉色取胜,如龙泉窑及官、哥、汝、均各窑。其中磁州窑釉下黑彩装饰颇为鲜明。元杯胎骨厚重,杯内心常印有小花草为饰,明清时其制杯最为精致,其胎轻薄,其釉温润,其彩艳丽,其型多样。
实物已请行家鉴定为苏料元青。据鉴定专家说中国苏料的使用只存在唐至明成化之前
1592-1598年间,日本丰臣秀吉发动了两次侵略朝鲜的战争,从朝鲜掠走了大批陶瓷器和陶工,被称为“陶器战争”,从战争中带回的陶工对日本青花瓷的烧制起了重要作用。
与此可以相互印证的是,日本青花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1603-1876)初的1616年,距陶器战争约20年,在时间上是吻合的。
江户早期(相当于中国的明末),历史说明日本青花和清是没有使用苏料的。
凡梦
查看详细资料
•TA的每日心情
2015-11-21 07:00
签到天数: 618 天
LV.9]以坛为家II38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版主
全球现有的这么完好的元青花也没有几件了!这个只老鼻子钱了!
磨刀石 磨刀石
副管理員
國際大林水族網,書記
發表於 16 小時前 |只看該作者 簡繁
这个是真品元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