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扩散!救救嘉兴海宁这个12岁的小男孩吧


今天要说的这位小朋友,叫浩浩,今年12岁,家里住在海洲街道金龙社区。小编在几年前采访的时候见过浩浩,那时候的他属于班级里面比较闹腾的一个男孩,如今,过去4、5年了,再一次见到浩浩,却是因为这个不幸的消息……
孩子迟迟不开口 噩耗传来
2004年的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但是对于潘莉清一家来说无疑是温暖而幸福的,因为在这年的12月,他的儿子浩浩出生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对这大胖小子格外宠爱。但是这份幸福却十分短暂,慢慢的潘莉清夫妇发现,别的同龄孩子都会开口讲话叫爸爸妈妈了,但是自己的孩子却还迟迟不会,妻子安慰潘莉清说,自己也是到四五岁才开口的,孩子应该是随她,不要急。但是到了四五岁,浩浩还是不会说话,全家都急了,带着孩子去杭州检查。
潘莉清说,拿到检查报告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是蒙了的,瞬间耳朵边医生的话都听不清楚了, “唐氏综合征”五个字让他瞬间瘫坐在凳子上。唐氏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也就是先天性的智力低下,没有任何治疗的可能性。
潘莉清说他呆了好几天,有朋友劝他偷偷放弃这个孩子,再生养过一个,但是他却说:“我的孩子,我不离不弃!”但是在一年之后,孩子的妈妈却不辞而别,从此杳无音信........
听到第一次叫爸爸 他哭了
浩浩智力低下,不会说话,但是全家人依然把他当作宝,爷爷奶奶爸爸和浩浩组成的四人家庭倒也很快乐。潘莉清说平时自己和浩浩爷爷上班,都是奶奶照顾着浩浩,因为浩浩不会说话,只会发出尖叫声,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奶奶管得很辛苦,不过奶奶依然乐此不疲地照看着自己的宝贝孙子,浩浩走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虽然家里条件一般,但是浩浩要吃什么买什么,她情愿自己省吃俭用也会给浩浩买。
转眼到了上学的年龄,潘莉清把浩浩送到了海宁市培智学校,不管能学到什么,他说他看着自己的孩子能跟别人的孩子一样坐在教室里上课,他就感觉安心多了。老师说浩浩是有机会开口说话的,需要家人经常托着他的下巴帮助他练习发声,于是潘莉清一有空就会陪浩浩练习。
终于有一天,浩浩喊出了一声:爸爸~~!十多年来第一次听到孩子叫自己“爸爸,爸爸”,那个当下,潘莉清泪如泉涌,他说他自己从来不哭,即使再辛苦,但是那一刻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当天晚上他特意去买了些好菜,家里人好好庆祝了一下。
意外发生爷爷.......
原本家里靠着潘莉清和浩浩爷爷两个人上班,家里日子也还可以,但是2015年2月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浩浩的爷爷发生了车祸,头骨都碎了,经过抢救之后,命是保住了,但是却丧失了基本的劳动能力。而对方是电瓶车,没有保险,这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到了潘莉清一个人的身上,而浩浩奶奶要在家照顾两个残疾人。
不幸接二连三噩耗又传来
上星期的时候,浩浩觉得自己手臂疼,大家一开始也没在意,后来手臂疼得越来越厉害了,浩浩也表达不清到底有多严重,于是全家人就带着浩浩到医院检查,检查出来的结果不是很理想,医生只说浩浩的手臂没有事,疼痛应该是别的原因造成的,让他们去省城检查。潘莉清预感到事情不妙,连夜就带浩浩去杭州检查。
急性淋巴系统白血病!爷爷奶奶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连连摇头嚎啕大哭,潘莉清觉得眼前发黑......他怨老天不公,噩耗怎么会一次又一次地降临到这个家庭,降临到这个原本已经很可怜的孩子身上。
在杭州检查了三天,除了唐氏综合征、急性淋巴系统白血病外,浩浩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肺炎。而大医院的治疗费用对于这个低保家庭来说是个压得喘不过气的承重负担,最贵一天的医院治疗费用花去了他们家全部的积蓄,14000多元,第二天实在没钱的潘莉清只能带着浩浩出院,回家想办法。但是带回家没几天,浩浩就又因为肺部感染住进了康华医院。医生说,现在要彻底治疗,孩子需要到杭州专门治疗血液病的医院做化疗。
在康华医院四楼的儿童病房里,浩浩依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因为挂盐水带来的疼痛不时发出不悦的尖叫,而一家人都围着孩子愁眉不展。令这个家庭稍许宽慰的是,海宁市针对低保家庭有一系列救助政策,像浩浩这样的情况报销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潘莉清说医生告诉他,浩浩的急性淋巴系统白血病发现的还算早,有很大的治愈机会,他很急,急着去给浩浩治疗。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去杭州住院治疗的费用,需要筹措数万元的住院押金,除此之外潘莉清去了杭州陪伴浩浩治疗,家里没有了收入来源,一家人住院期间的开销花费也成了难题。
(来源:大潮网)

档和ZF.是人民的大救星.不抛弃.不放弃.
治了也白治,无底洞,活着只有对医院有好处,对孩子、对家人、对社会都是痛苦、负担。唉!

哎 太不幸了
可怜的娃

父爱无疆,治疗无望,放弃吧,放弃或许是解脱。
希望好心人能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
红十字会出来走几步
真不该说这样的话,何况医生说发现的早

最好提供一个可靠、简便的捐款方式,大家五块十块的,虽然少,但是给孩子的父亲买碗面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