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存在着两大误区

16岁的中学生小凡,最近被家人从死神手中夺回。浙江正规叛逆学校
12岁那年,小凡父母离婚,她随父亲生活。母亲改嫁外地后,再也没有音讯。父亲很快再婚并生了一个儿子。
小凡性格叛逆而且封闭自己,只喜欢上网和网友聊天、看偶像剧,基本不和继母说话,和父亲的关系也相当紧张。最近一年,她总是态度强硬地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衣服、手机、包包等等。父亲若不同意,她就彻底变成一个“冰面人”。
上个月的一天,全家人外出吃饭,点菜时小凡和父亲、继母当众吵起来,最后她饭也不吃怒气冲冲地独自回家。当家人吃完饭回到家中时,闻到家里有很浓的煤气味小凡竟然自己打开厨房里的煤气自杀。幸好家人及时发现,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隐患
特训学校心理老师认为,青少年自杀已成为一个愈来愈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暴露了社会脆弱的心理干预机制和年轻一代柔弱的心灵防线。从媒体报道的个案来看,造成孩子自杀的原因或许是学习压力过大,或许是个别老师的教育方法不恰当,也有可能是家长忽略了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严峻问题是:学生本身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严重。当学习或生活出现了问题和困难时,教会孩子怎样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怎样通过正确的渠道和方式去疏导,自我调节、有效宣泄自己的情绪,避免走极端,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和家长要真正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也很重要。
心理老师建议,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情绪低落,喜怒无常,表现自卑,或者脾气大、悲观,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应引起足够重视,给予及时疏导。
家庭教育存在两大误区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误区:一是重智商轻情商,只要孩子学习好就什么都好,什么人情世故都可以不知;另一个误区是重物质轻精神,只重视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心理满足被忽略了。
“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的需求是什么,不懂得正确地给予。比如孩子爱吃苹果,父母认为是草莓。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过,"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教育才能起作用。而良好的关系将成为孩子成长中的支持系统,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这个支持系统才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