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在线
1、整改期间业务增长快的平台慎投
从《暂行办法》开始,网贷平台的资产就已经定调为小微借贷。尤其近日,大连、上海和广州各地平台均收到监管要求在互联网金融整治期间业务规模不能增长,以6月底为基准。有业内人士建议,此时投资网贷平台对于业务猛增的平台需要慎重,对于超大体量的平台则应该适当减仓。
2、投资的平台要上线银行存管系统
关于资金存管的流程,投资人需要充分了解其流程,比如投资人充值→银行存管账户(个人)→发送充值信息给平台→平台确认信息,在会员账户中显示充值数额。
再以平台标的满标后为例,平台发送信息给银行(额度、对应投资金额)→银行确认资金在多个投资人开始归集→银行存管账户借款人→借款人相应账户(可以是对公、可以是银行卡)。
3、网贷平台上的活期产品要减仓
最早从《暂行办法》开始,监管就划定“红线”,禁止平台售卖活期理财产品。近日,广东监管口头通知平台禁止一切债转,《信披指引》中也规定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于出借人确认向借款人出借资金前向出借人披露。”这些规定都意味着此类理财计划不符合要求。
事实上,活期产品最大的风险考量,便在于涉嫌资金池。此类业务通过一揽子自动投标和自动转让设置,以资金池/资产池的方式实现资金与项目的错配。在操作流程上,投资人往往是先投资,随后方看到平台提供的投资列表。《信披指引》是从借款人信息披露角度否定类似产品的合规性。
部分平台可能需要调整相关产品的结构甚至资产类别。比如当前不少分期产品,期限为2~3年,但金额非常低(如小于1万),这类产品若非通过理财计划的方式形成资金池/资产池一揽子进行投资和流转,普通投资人很少会选择(一笔几千块的投资,投资几年,每月分期还款)。这意味着目前采取类似模式的平台需要进行产品调整。因此,建议投资人对此类产品要适当减仓。
4、按时间节点看平台的信息披露
《信披指引》中对于网贷机构应该披露的信息从时间节点来看,一是每年1月10日前需要披露备案信息和组织信息,包括工商信息、股东信息、组织架构和分支机构信息等等;二是在每年4月30日前披露平台审核信息,包括一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和合规性审查报告等;三是平台在每月前5个工作日内,披露截至于上一月末经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撮合交易的如下信息:累计借贷金额及笔数;借贷余额及笔数;累计出借人数量、累计借款人数量;当期出借人数量、当期借款人数量;前十大借款人待还金额占比、最大单一借款人待还金额占比;逾期金额及笔数;逾期90天(不含)以上金额及笔数等。
按照不同时间点披露不同的信息这意味着信息披露不再是一个“形象工程”,而是要按照要求,按照时间进行有序的披露。对于投资人而言,要记清楚网贷平台信息披露的时间,什么时间披露什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