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召开中国(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标志着宁波建设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全面启动实施。
此消息一出,在台州跨境电商激起了“千层浪”,一些从业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杭州、宁波纷纷驶上了发展跨境电商的“快车道”后,台州跨境电商的路又该如何走呢?
跨境电商“风口”是出口
在看了宁波试验区的具体实施细则后,我市本土跨境电商浙江中非国际经贸港的运营总监吴昌云想了一个晚上。
“宁波跨境试验区的定位和杭州有所不同,主要就是面向出口企业,发展出口B2B,这对于台州的跨境电商甚至是整个外贸行业,冲击是巨大的。”他说。
当前,跨境电商行业的“风口”正逐渐从母婴、化妆品等消费品进口转向出口B2B,就连政策的红利也在转变。
“之前引起众多跨境电商企业关注的跨境电商监管新政,主要还是针对海淘,也就是进口电商。跨境进口不容易监管,对国内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传统贸易冲击很大,行业的监管势在必行。不管政策是否延缓,这和台州的产业发展关系不大,因为台州真正要发展的是跨境B2B。”吴昌云说。
近日,在国务院文件《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当中,提出了要发展跨境出口,支持企业建设海外仓。
“现在很明确,政策上就是要监管跨境进口,支持跨境出口平台。”吴昌云说。
发展跨境B2B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的交易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一批企业通过电商的方式“创牌”,摆脱“加工厂”的标签,最重要的还是倒逼供给侧改革。“企业最大的痛点就是不了解客人要什么,往往根据自己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跨境电商的好处就是直接客观地反映出客户的喜好,用客户的需求来倒逼供给侧改革。”
台州的危机感来自哪里
“台州应该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在采访的过程中,台州本土跨境电商运营总监吴昌云反复说着这句话。
根据相关方案,到2018年,宁波将培育20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集群,30家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150亿美元。
“宁波本身就有港口、物流、航运优势,产业基础也较强,又有海关保税区等优势,在现在基础上,又出台了非常有针对性的试验区具体实行细则,接下来会不会再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还是个未知数。面对这样的‘政策洼地’,台州跨境电商怎么竞争?”这些都让吴昌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吴昌云认为:“以后不仅是企业和企业的竞争,平台与平台的竞争,更是城市群和城市群的竞争,互联网时代是赢家通吃的时代。”
“宁波此次出台的相关政策都是非常的实在,看了真是惊出一身‘冷汗’,说明他们研究得非常的透彻,布局很快。电商的发展是‘加速度’,资本和产品都非常活跃,流动性很快,谁做好谁就能更快地掌握市场的话语权。”吴昌云说。
台州究竟该怎么办?
“宁波作为兄弟县市的‘他山之石’,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学习,把一些先进的经验纳为己用,勇于试验和摸索。”吴昌云说。
可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太多现实问题。一方面是“娘家”的困扰,做好跨境电商并不是单个企业或者部门能够“挑大梁”的,需要商务部门、税务、海关、国检、口岸、外管、经信等多个系统联动,资源进行优化组合,谁去协调,怎么去建立这样的工作机制?
同时,部门之间形成资源共享。“目前的行政审批改革也适用于跨境电商,比如建立通关‘单一窗口’,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减少跨境电商出口时不同部门之间的重复审批。”但是这个“单一窗口”该怎么建,由谁建?
另一方面,加快资源对接,引导更多企业和产业带和跨境电商进行对接。“光是我们跨境电商平台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适当出台一些入驻激励政策,让更多企业尝试跨境电商,对于一些好的产业进行集中扶持,形成合力去引导产业发展。”
“作为台州本土的跨境电商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浙江中非国际经贸港需要加快自身的平台建设,尽量把服务做得更好。在当前的竞争压力下,为台州企业提供更细致、差异化的服务,比如加快海外仓建设,提供资金、物流、通关、电子商务、海外营销等一站式服务等等。我们还可以对接台州小微金融服务信息系统平台,提供企业交易过程中的数据,提前了解企业海外客户的状况、品质、单价等信息,做好诚信体系建设。”吴昌云说。
他建议,当前相关部门要开放思想去解决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加快形成一个决策机制,争取综合试验区平台的落地,政策的完善和引导在时间上要有紧迫感。
跨境电商还是个新型产业,希望走出富商之路.
新型产业要在摸索中过河,并取得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