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会晤”中绍兴好学生


9月3日~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世界共同见证金砖合作的第二个“金色十年”在那里扬帆启航。
  “金砖会晤”期间,活跃着2000多名穿着蓝白相间衣服、被称为“小白鹭”的志愿者。白鹭是厦门的市鸟,这些志愿者的昵称由此而来。
  日前,记者电话连线了两名就读于厦门大学的绍兴志愿者,听她们讲述自己在“金砖会晤”期间的所见所闻。
凌晨3点起床,4点搭乘前往场馆的大巴,5点上岗,中午12点交接班……对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童舒铠来说,作为“金砖会晤”志愿者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忙碌、充实,并快乐着。
童舒铠是柯桥区钱清镇人,毕业于柯桥中学。这个待人接物总是笑语盈盈的女孩子说:“志愿者的微笑是一个城市开放包容的表现。我们要‘笑迎金砖客,礼仪待嘉宾’,用实际行动传递金砖精神。”
9月5日中午,对童舒铠来说,她的志愿任务已经完成了。按照排班,她的最后一班是到中午12点。上岗的四天,她都是早班。志愿者分成早晚班,早班是从清晨5点到中午12点,晚班则是从下午到晚上10点。
在厦门金砖会晤新闻中心演播组,身着厦门会晤志愿者服装的童舒铠,青春飞扬,热情洋溢!“我想看看还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在几天的厦门会晤志愿服务过程中,童舒铠利用自身的语言优势,帮助了许多国内外记者。时间虽短,但童舒铠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认识了不少朋友。
童舒铠说,她所在的岗位是新闻中心演播组,主要负责演播厅的相关服务,在演播厅她学会了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比如,各种设备的专业术语,导播台怎么切镜头,信号制式转换,等等。大家也都第一次戴对讲机,觉得很酷,还可以近距离地看白岩松做现场直播。
厦门金砖会晤新闻中心位于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有700个工位,还设有新闻发布厅、演播室区、记者茶歇区等多个功能区,提供全方位服务,约有来自80个国家的3000名记者在此报道这次会议。作为“金砖会晤”的志愿者,每一个志愿者都代表着厦门,代表着中国,尤其是在新闻中心的志愿者每天面对的是境内外媒体的数千名记者和工作人员,接受了新的挑战。
在“坐镇”新闻中心期间,童舒铠印象最深刻、最受感动的是在新闻中心工作的志愿者们。对于这些志愿者,每天在新闻中心走路步数都超过几万步,可以说是非常辛苦。
厦门团市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志愿者招募重点面向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10所在厦高校,同时还招募了部分北上广及在厦高校中的金砖国家留学生志愿者。超过3万名大学生,经多轮笔试、面试和体测,最终从中选出2000多名志愿者,他们共同的名字叫“小白鹭”。其中,厦门大学的志愿者达到1100人左右,主要负责会场各地来宾的接待工作。除了大学生志愿者,厦门此次还组织了全市100万名社会志愿者。
“除了专业培训和形体培训,学校还安排了体能培训,每个志愿者每天要跑3~5公里。今年暑假,志愿者们都没有回家,从6月下旬到8月下旬一直都在封闭培训。刚开始大家是在一起的,到了8月中旬,每个志愿者才知道自己被分到哪个组。”童舒铠说,这次培训让她收获了很多,除了更深入了解了厦门的风土人。
汪海霞是上虞区道墟镇人,毕业于上虞中学,是厦门大学国际学院金融学2016级的学生。她说,以前也做过志愿者,假期会去福利院,也会参加一些公益机构的活动,参加中学支教活动等,但作为“金砖会晤”这种大型国际会议的志愿者,她是第一次。
从3月份报名开始,厦门大学就在公众平台上推出了一系列关于金砖国家以及和本次厦门会晤相关的知识点,供同学们自行学习。接下来的外语培训中,学校请来了新东方教育集团的俞敏洪与艾力,形体培训则请来了厦门航空公司的培训师。
汪海霞说,俞敏洪老师的演讲着重于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也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在他看来,语言是一种需求,有了需求才会有相应的提升,做志愿者期间是个人对于英语迫切需求的时段,对广大志愿者来说是无比难得的提升英语的机会。
汪海霞说,她的志愿工作被安排在福建省公安厅翻译组,所以会更加重视外语培训,除了平时的训练,之后还安排了加训。外语培训这部分内容分为听力和口语,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口语训练是让她印象深刻的一部分。每堂课,她们会先学习一些相关的单词和句子,然后分组进行场景模拟。每一次大家都要变着法子想象创作一个场景,考虑到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这对她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但是看着志愿者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把场景演绎得淋漓尽致,也是十分有趣的。口语水平也在一次次的训练中逐渐得到了提升。在汪海霞看来,一名合格的志愿者是需要德才兼备的。“德”就是美德、礼仪;“才”就是各种技能,包括交流技能、外语技能、应急技能,等等。
9月4日下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同工商理事会对话会和签字仪式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海峡厅举行。汪海霞说,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外交部部长王毅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如果不是前期接受过一系列的培训,她真的害怕自己会过度激动。整场会议结束,自己的岗位工作也结束了,回想起来,自己回答最多的问题就是“洗手间怎么走”。最暖心的就是某国代表团中的代表们在进门前主动向她点头微笑。那时,她已经保持礼仪站姿很久了,看见远处走来十几个人,他们放慢了步伐,向志愿者们投来微笑后才进入会场。
汪海霞说,虽然这次志愿者活动没能有机会和各国贵宾有进一步的交流,但已经很满足,这样的经历非常难得。

好学生、好青年,前途无量!
很好、难得的培训,为对外交流培养人才。
绍兴人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