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华街是人民公园对面一条安静的小街,街的一边几乎被石室联中蜀华分校占去了大半,街上没有成都人热衷的食店,只有八九十年代的旧民居散发出阵阵的慵懒味道。
[ 葆光书店 ]
葆光书店的金黄色招牌就那样安静地挂在街边,说是葆光,可是店里能沐浴到阳光的地方却没多少,门口的榻榻米算是宝地,很多客人都喜欢坐在上面聊天发呆。
工作不要了,我们去开书店
徐娇和陆俊诗,一个湖北妹子和一个江苏姑娘在北京相遇,最后却在成都开了一家明媚安静的小书店。听起来是段奇妙的际遇,也让人不禁好奇,她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下得了这么大的决心?
[ 徐娇和陆俊诗 ]
两个姑娘本来是同事,在北京的外企上班,工资挺可观的,晋升空间也有。但就是觉得不是她们想要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和准备,2013年,两个人打点好行装,来了成都。
当时也没什么太多的想法,就是想开家书店,开在哪儿呢?北京、上海都很好,但是开不起呀。两人又都不想回家,干脆就来了成都。2013年,她们刚来成都的时候,街边的小书店特别多,但也就在那一年,许多实体书店都关了。
理想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小意外
开书店真的很辛苦。两个在北京做足了充分心理建设的姑娘,在实践面前还是经历了深深的挫败感。从找店面到装修,都比想象中更复杂。好在,几年过去,书店已然走上了正轨,两个人说起那些过往,语气里早没了沉重。
来都来了,两个姑娘看得很明白。“只要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那都是可以再抢救一下的。”
[ 内景 ]
书店的名字叫葆光,出自《庄子齐物论》,意思是隐蔽光芒,更深一层的意思则是在表达一种生活方式,人能够巧妙地隐蔽自己的光芒,常处于快乐之中。庄子中与“葆光”相对的另一个词叫“天府”,虽然意思和我们成都的这个天府之国完全不同,但徐娇和陆俊诗却觉得这名字妙得很,就像是为成都所准备的。
这个巧合名字还吸引了一位青羊宫的道长,不时会来店里看书喝茶聊天,讲讲见闻,玩玩扇子。对的,葆光书店里还兼售一些她们从苏州淘回来的文玩扇,不过现在存货已经不多了。
[ 茶室 ]
书店周三休息,上午不开。对于这种安排,两个姑娘有点理直气壮地说,那是因为这条街上午没有什么行人,街上的店上午都不开的。
每天下午一点钟,两个人从南三环赶过来开店,一直开到七点钟关门。晴天晒太阳,雨天听声响,不阴不晴的日子里,坐拥书城,读书喝茶聊天,日子就这样一天又一天。
藏书票和读书卡构建了精神家园
葆光书店的墙上挂的都是两个人收集的藏书票,上面有作者的签名和印数。像唐吉诃德啊、树精啊,藏书票大部分来自东欧,神话故事的母题给插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藏书票上的神秘图案,就像是第一次见到的徐娇和陆俊诗,让人猜不透。
[ 书屋内 ]
墙上除了藏书票,还挂着她们俩喜欢的作家。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一部年代英剧《布莱克书店》剧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那种英伦式的戏谑与幽默影响了很多文艺青年。
放点自己喜欢的作家的照片,刚开店的时候,想着要是有人能认全,就送他一份礼物。但是到现在都没有人认全,她们还在等着和她们超高匹配度的朋友来葆光。
[ 收藏的书单 ]
店里每个月推荐三本书,名字叫葆光书单。内容都是陆俊诗写的,其实她大部分的推荐都在微博上,但是客人来店里还是总会要她们推荐点书。书籍的口味永远是众口难调的,她们索性就直接做起了减法,每个月推荐三本,不纠结。
这就是藏匿在市井中的小书店,店里有着关怀和温情。常常有些学生在门口张望,两个姑娘都会叫他们进来转转,坐坐。
一对小清新的吃货
除了看看书,种种花草,吃也是两个人生活中的重点。说起成都哪里的东西好吃,两个人简直眉飞色舞,之前的文艺清新范儿一下子就破功了。
当然,店里除了满墙的书,两个美好的姑娘,还顺便经营点咖啡和茶,为了给来看书的朋友提供点有温度的东西。茶是江苏的,名字很好听,味道也好。缺点是味道比较清淡,喝几泡就淡了。但是淡茶有淡茶的味道。就像属于她们两个人的小店,静静地守在巷子深处,与世无争。
[ 小清新内景 ]
地址:青羊区蜀华街28号附1号
营业时间:13:00—19:00(周三闭店休息)
你喜欢或者正在看的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