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市民刘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市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刘某的医保卡被他人冒用,目前已欠债务180万元。对方挂完电话后,几分钟内,另一名自称是市公安局的“警官”又打来电话,让刘某马上跟省公安厅“黄科长”联系。电话接通后,“黄科长”又告诉报案人要立即进行“资金清查交叉比对”,需汇款两万元。汇款后,刘某才发现上当受骗。
警方通过案情研判后得出结论,犯罪嫌疑人选择在白天,通过随机拨打某一号段电话跨省、跨市作案,专门找防范意识差的中、老年人为侵害对象。他们组成团伙、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精心谋划,分别扮演“医保中心”工作人员及“公安局”民警,以受害人医保卡涉嫌违法套现、透支、涉毒等,需要对受害人的资金进行公证为由,要求受害人进行转账操作。
“他们的手段环环相套,以骗取事主的信任,降低戒心。加上事主获知自己涉案后担心受到牵连而心理高度紧张,致使轻易得逞。”办案民警介绍。
此类诈骗案流动性较大,隐蔽性较强,取证较难,受害人往往等到与对方失去联系后才发现受骗上当,从而错过了最佳报警时机,使警方的侦破工作非常被动。就此,公安机关提醒市民,不要轻信他人的说法,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冷静判断,进行反复查证核实,以免受骗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