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人的六大饮食习惯,外地人还真是看不懂~


潮州人遍布世界各地
每次出境旅游,走到某些角落
总能听到“家己人”
这样亲切又熟悉的声音
可见,潮州人对于潮州是有很大的归属感的
潮州文化源远流长并且影响广泛
其中,潮州的饮食文化
也是丰富多彩
01
喝粥配杂咸
潮州人超级喜欢喝粥,这一喜好有很长的历史。北宋时期潮州地方先贤吴复古很重视粥的养生作用,说白粥可以“推陈致新,利膈益胃。”吴复古是揭阳县蓬州郡人(今属汕头市),和苏东坡一家交好,做过皇帝的老师。吴复古喝粥养生的理论,在潮汕地区影响很大,喝粥的传统也就从那时一直保持了下来。
说到潮州人喜欢喝粥,也有旧时生活所迫而不得已的一面。潮州居东南一隅,地少人多,粮食产量低,只好将有限的稻米熬成稀粥度日。简单的道理,一斤米做成干饭,大概也就够一两个劳动力吃的。如果是熬成粥,大概一家人都能吃饱了(虽然不太顶用,很快就会感到饿)。
所谓杂咸,即是对腌制冷盘的佐餐小菜的统一叫法。制作杂咸的材料多种多样,有橄榄菜、大菜、白萝卜等菜类;也有蟛蜞、红肉、小虾、螺、蚌、蚬等河鲜。因此制成的杂咸也就多种多样:干菜脯、甜黄豆、橄榄菜、腌橄榄、甜豆干、咸菜、榨菜、腐乳……
老潮人最是知足常乐,每天早起作业,一碗白粥配着两三样杂咸,一天换一轮,吃一辈子也不会觉得腻烦。

02
吃卤味
“卤”的这种烹调方法历史悠久,北魏农食典籍《齐民要术》与宋代食典都有 “卤”的烹调方法记述。但目前在我国八大菜系中使用并不普遍,除了“潮菜”。
潮 / 州 / 卤 / 味
卤味在潮菜里是一道重要菜式,无论游神赛会、祭祖拜神、节日或红白喜事,以至平常日食、宴客,我们都能见到这道菜品。一般用于卤制的是三牲,常见的有卤鸭、卤鹅、卤猪。
卤鸭
卤鹅
卤猪
北方烧鹅、烧鸭虽香,但较干韧,而潮人的卤鹅、卤鸭、卤肉类,肉中较含水份,韧烂度适口,配上米饭是不可多得的美食。潮州卤味还有“味甲天下”的说法。
平时若疲于下厨或菜式较少,下班回家时逛至摊口,买上一些卤制品回家下饭,配上一碟青菜一碗清汤,便也是一顿美餐。

03
做小吃
潮州美食享誉世界,而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潮州小吃。潮州小吃历史悠久,是潮州饮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小吃不仅为本地人所喜爱,在外地也是脍炙人口。在全国优秀小吃品种评定会——“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上,已有8种潮汕小吃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
街头摊贩中,随处有潮州小吃的影子,细细品来数目种类繁多,实在让人有些应接不暇。春卷、鸭母捻、牛肉丸、肠粉、咸水粿、糯米涨猪肠、粿条卷、炒糕粿……
潮 / 州 / 小 / 吃
潮州还有不少比较著名的小吃老店。比如潮州市区以鸭母捻和春卷闻名的胡荣泉;以牛杂粿条闻名的潮州镇记牛杂店;
镇记牛杂店
胡荣泉
另外,潮州小吃中有个分类叫做粿。在这里,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粿”。
潮 / 州 / 粿 / 类
粿类食品中,像红粿、酵粿、鼠壳粿这些在吃之前经常被潮人用来当拜老爷、祭神的贡品。
鼠壳粿
红粿
酵粿

04
喝工夫茶
很多外地人以为潮州工夫茶是一种茶类名称,类似红茶、乌龙茶等,但其实不是。潮州工夫茶指的是一种茶道技艺,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
在工夫茶形成的年代(明朝中期至清初),“潮州”是大潮汕地区的代表地和经济、文化及行政中心,所以,“潮州工夫茶”中的“潮州”不单指潮州市,而是指包含揭阳、潮州、汕头以及丰顺县中的一部分组成的潮汕地区。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到如今,喝工夫茶已经成潮人一项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了,饭后闲暇,或者客人来访、好友相见,静谧和欢笑总在一壶茶水间。
潮州工夫茶“茶三酒四”之说,一般主客四人却只有三个杯子,潮人之所以四个人只有三个杯子是为体现潮人礼让精神。
斟茶时,三个茶杯并围一起,形成一个“品”字,凸显潮人重品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三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三杯之中。潮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三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工夫。
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05
吃鲜腥
潮汕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海沿岸,大海月环,区域中又有韩江、榕江、练江三大潮汕母亲河流经,水渠交错,因而鱼虾蟹等水产品出产非常丰富。
潮人吃鲜对食材的质量非常考究,重点突出一个鲜字,非鲜不吃。对于海鲜、鱼鲜烹饪则喜欢保留其原味,因而潮州名菜中有不少以蒸炖见特色,如清蒸龙虾、清炖乌耳鳗、清蒸鲩(草)鱼、清炖鲤鱼、炖鳙鱼头配芋等,都是潮人喜吃菜肴,甚至食鱼生、虾生、生蚝等。
潮州人吃腥味时也喜吃牲畜内脏,如:猪肝、猪大肠、猪肚、猪肾、鹅肝、鹅肾等等。

06
“做桌”和“食桌”
每逢谁家有喜事、大事,如婚嫁、添丁(生男孩)、“出花园”、“请仔婿”(请女婿)、长辈大生日、“番客来”(侨居海外的亲人回乡),或是有人参军、升学、入宅,或是乡里“闹热”(社祭活动),主人一定会“做桌”(设宴摆酒席),宴请族人和亲朋好友。赴宴的人则称为“食桌”。
最常见的桌席为十二道菜,但也有十四道菜、十六道菜,甚至二十四道菜的。一般来说十二菜桌就算丰盛了,潮俗也常用“食十二菜桌”来形容餐桌的丰盛程度。农村百姓的筵席,多用方桌子,八个人一席,俗称”八仙桌“。乡俗食桌一般男女分开。20世纪90年代,食桌例俗已较随便,没有太多讲究,男女同席也常见。
凡小孩出花园、婚宴、大龙船桌等喜庆筵席上,潮人都要上四点金,所谓四点金,即是把一只白斩鸡,在盘中或大海碗中,彻成鸡形,然后在鸡头,两只鸡翅、鸡尾分别用食红点上红色,用其表达齐全、圆满之意。
莲子百合汤
头尾甜是潮菜筵席的一大特色。即潮菜的喜庆筵席,如婚宴、乔迁新居、开业志庆之类的筵席,一般第一道菜和最后一道菜都要上甜菜,寓有从头甜到尾的吉祥意义。一般用做甜菜的有“白果”、“金瓜芋泥”、“莲子百合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