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也曾被列为“四害”之一,家家户户罢工追赶麻雀

据老人讲,在上个世纪的1958年,国人生活困难,食物紧张,曾一度把麻雀列为“四害”之一。其它三害为蚊子、老鼠、臭虫,皆都是传染疾病的魔头,只有麻雀仅仅是因为与人类争抢了紧俏的粮食。为此人们对麻雀展开了大规模的杀戮,人们停工停课,站在房梁屋顶上,手拿大扫把,挥舞击打麻雀,致使它不得停息,劳累吐血而死。后来人们发现把麻雀列为“四害”不科学,因为麻雀的食谱里粮食仅占一部分,而虫子则占有大部分,功过应该对开,故而后来人们把麻雀从“四害”黑名单里剔除出去了。
麻雀,是一种很普通却又极其与众不同的动物,它的存在范围之广,种群数量之大,与人类居住如此密切,没有任何一种飞禽可与之相比!
说它普通,是因为大凡现今人们出生后第一个见到的飞禽就应该是它了。它黄灰略带一些深褐色条状的羽毛,娇小的身体,不长的喙,既无孔雀、锦鸡美丽的羽毛,又无戴胜鸟漂亮的头冠,整个容貌毫无鲜亮之处,用一句人们常形容普通人时说的话:走在人群里,绝对不会被发现!也就是说,麻雀在众飞禽的群芳谱里,毫无疑问属于相貌较差的了。
中国历史上的画家在宋代以前也不怎么画麻雀,文人画也不常把麻雀作为描绘题材,只是到了宋代才渐渐对麻雀有了描绘,最为有名的当属徽宗的《写生珍禽图》,不知这个治国无方喜欢字画的皇帝老儿为何在这幅画里,竟堂而皇之地将麻雀纳入画面之中?尔后又陆续有人把麻雀作为表现对象。
麻雀是我儿时接触最多的活物,也是唯一的飞禽,记得家里的后院有邻家的屋檐,离地仅仅两米高,瓦头的洞里都会居住一些麻雀,每到春天,麻雀产卵哺育后代,这时就会从四处衔回一些干草,干草的末端时常暴露在外,这就成了我和其他一些玩伴的目标,搭上院子的梯子,三两下就掏出一窝,有时是几枚拇指般大的蛋,有时是几只嗷嗷待哺一身光溜,张着小喇叭一样的嘴连眼都未睁开的幼鸟,当然,这时落在附近房上树上的父母急得上下飞腾,唧唧乱叫也没有办法。事后都是以鸟蛋破碎、幼鸟死亡而终结。有时候遇见试飞落单,嘴上的黄芽尚未脱落的小麻雀,也不止一次地饲养过,或是小笼子,纸盒子,但都没成功,它们都拒绝吃食,饥饿惶恐中死亡。后来再也不想去喂养麻雀了。飞禽里我们有训化成功了的鸡鸭鹅、鹌鹑、金丝鸟、八哥、鱼鹰、老雕、孔雀、大雁、天鹅等几乎无所不包,就连王者丹顶鹤也可养在自家的庭院里观赏,唯独未看到,也未听到身边任何人养成过麻雀……后来的岁月里对儿时的淘气已经忘却,不经意间偶得一资料,说世上只有麻雀是没有办法被人给驯服的,我愕然!
是呀,麻雀这种与人类最近,又与人最远的生灵让我陡生敬意,说它与人近是因为它喜欢居住在人类活动的周围,房前屋后,树上厅堂,有人的地方就有它,这是任何其它鸟类比不上的。现今城市树木稀少,高楼林立,却也难不倒聪明的小精灵,空调的主机上、管子里、墙头的缝隙里都是它安营扎寨结庐搭屋的好去处;说它离人远,就是它采取的是与人不合作,不像猫、狗,给吃的就围着你,给你献媚摇尾巴,更不会成为人的宠物。给吃则照吃不误,不给吃则自己觅食,收获时节稻黍麦豆,平日里虫子、树籽、花籽都是它的食物,与人为邻却又与人为壑。
麻雀的这种生存方式使人深思!或许正是它独特方式使得它的家族兴旺发达生生不息呢......举目望去,鸡鸭鹅这些傍着人类过活,不愁吃喝的飞禽,有几只活到了自然寿命呢?而小小具有傲骨的麻雀却大多美意延年。是否它的头脑里有一种有别与其它动物飞禽的物质,需动物学家、鸟类学家去探秘,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它深谙 “笼中有食刀汤近,野鹤无粮天地宽”的独立侠行,不投靠,不委身的做派,这种独特的生存方式让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