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保险代理人何去何从?

短短的2017年,随着腾讯和阿里在互联网保险里掀起的滔天巨浪,传统保险公司和代理人都会感觉到一点:那就是保险再也不是我说什么客户就相信什么,我送礼,我使劲送礼,我天天带客户东南亚旅游,各种养生,各种产说会就能简单搞定的了,除非跟你关系特别铁,你想跟以前那样用模糊市场现状,模棱两可,连哄带骗的方法轻而易举就得拿单子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就是信息社会的特征,有关保险市场的新闻和数据,以及产品在这个数据漫天飞的时代,客户甚至有可能比我们接触的还要早,更有甚者,部分素质高的人群比我们更精通保险,更能客观看待保险行业和产品---
更何况,随着大数据的进一步统一化集中化,以后情景化保险销售以及个人定制化保险时代为时不远----那么我们传统代理人是不是以后就被机器人取代呢?
大少看来,和银行现在的尴尬场面差不多,保险业以后应该做和能够做的就是多讨好自己的精算师,多出性价比高的产品,多讨好拥有大数据的大佬们拿到靠谱的数据---毕竟保险就是个数据游戏,对保险公司和客户都一样,除了拿出能独当一面竞争力强的产品,再就是加强自己销售团队和销售模式的创新。传统的大量增员来拉动业绩的做法无疑是自杀式袭击,除了增加自己运营成本,在大少看来,新的市场环境下,传统保险公司很需要员工制---稳定的内心才能提供靠谱的服务给客户,服务创新自然转化成保费,而不是整天喊狼来了式的销售模式--
以上是大少对保险公司的浅见,那我们代理人怎么办呢?
大少认为,这种职业生涯的规划大少并不是专业人士,仅仅就自己的经历谈点看法(可参考2017大少写的一篇文章----我的7年保险从业感悟分享-----
大少认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客户现状,2018-2023年可以做出这样的规划:“圈住精准客户,自己成为渠道”
实际上也没什么新鲜的,就是个人独立工作室模式,
虽然现在保险法以及保监会和工商管理局对于保险工作室都是法律空白地带,但是大少看好这种模式,因为不管市场如何变,买保险的始终都是人,个人和团体,保险也是最需要体验感的产品,所不同的是以前我们注重更多是售后服务,现在大少工作室更注重售前体验---比如需求分析与研判,客观指导与规划,全市场产品选择的指导与推荐,再有就是保单的综合整理与服务,保险理赔服务的跟进与法律援助---这里面其实非常多的功夫需要去准备,但是大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起码对信任大少的个人和机构客户而言,大少的工作越多,他们需要做的就越少---大少祈祷保监会一直提倡并希望繁荣市场的独立代理人模式尽快有法可依,有法可行!
至于,大少的独立工作室具体整合了哪些平台还有具体是什么操作方法,这个以后慢慢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