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市场,就有周期规律
房地产周期分四个阶段。
(1)复苏与增长阶段:此时,表现为上一轮的萧条使房地产经济陷入长期低迷,自住需求者入市,投资、投机需求基本不存在,价格、租金价格低下。房价开始回升,少数投机者入市,市场交易量增加空置率下降。各种因素带动房价继续缓慢回升,市场充满乐观情绪,投资者信心饱满,市场预期良好,房地产投资转而旺盛。
(2)繁荣阶段:此阶段比复苏阶段要短,巅峰期稍纵即逝。具体表现为:房地产开发量激增、品种增多,投机者活跃,市场投机需求高于自住需求。政府开始出台政策限制炒房,投机热情继续旺盛,自住需求者基本退出市场,实际上已经是有价无市。进而新增投资数量下降,销售难度加大,交易量下降,空置率增加,市场出现悲观情绪,持币观望。
(3)危机与衰退阶段:当投资和投机需求无法转换为消费需求,高房价将真正的自住需求者排斥出市场而仅靠投机资金支持时,就预示着房地产周期的拐点降至—由盛转衰。衰退,即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将出现负增长。此阶段表现为:交易量萎缩,房地产投资下降,市场悲观情绪加强。受一些突发利空性消息或事件影响,房价急剧下降,炒家惊恐抛售,房地产价格暴跌。进而小开发商纷纷破产,部分在建工程烂尾,大量投机者被套牢,血本无归,房地产业失业人数激增。
(4)萧条阶段:经过急速而又痛苦的危机爆发后,房地产周期进入持续时间相当长的萧条阶段。萧条是一种严重的经济衰退,意味着经济崩溃。表现为:房价和租金持续下降,交易量锐减,空置率居高不下,大量房地产商破产。大萧条末期房地产泡沫挤出,市场正常需求缓慢增长,政府减少限制性干涉,市场波动开始平稳。房地产慢慢过度到下一个复苏与增长周期。
中国的房地产是从1998年7月国务院发布房改通知开始的,但从1998年开始批地,建房,真正大量销售其实要从2000开始。上涨7年左右,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短暂下跌,09年4万亿开始5年的上涨到2014年,2014年的时候其实房地产已经很低迷。但ZF从2014年开始的各种房地产刺激和放宽政策,迎来最后2年的疯狂2015-2016.然后从2017年开始4年左右的下跌,不同地区时间节点会有所不同。当然因为人民币的严重超发,以人民币计价,价格可能不会大幅度暴跌,但不涨便是下跌,算上银行利息和通货膨胀,若以美元,黄金计价房价,一些泡沫严重的地方有可能大跌。
南昌房地产市场是在哪个阶段呢?
关于周期,先不说国外和香港的,国内炒房最早市场化最高的温州楼市,应该是一个比较具有参考性的样本
新闻摘要自东方早报
10月下旬的温州,天气仍然闷热,市区道路两边见到最多的还是各楼盘的销售广告。
10月26日,温州瓯海区德信海派公馆售楼处,售楼小姐正在向一对母女介绍楼盘情况。楼盘单价在1.3万-1.6万元,这也是最近温州三个主城区楼盘的价格水平,与最高峰时期相比大约折价一半。
“不是投资,现在谁还敢投资房产。”看房母女向早报记者表示,她们打算买一套120平方米左右的三房自住,“家里亲戚多,房子大一点住着方便。”
经过长达四年多的不断探底,温州经历房价腰斩年以来,2015年以后,楼市渐渐步入平稳。
黄金十年的破灭
2000年-2010年,对于温州的开发商来说,堪称黄金的十年,也是暴利的十年。
房价飙升的同时,温州当地也掀起了全民炒房的热潮。
陈德赚告诉早报记者,当时买房人都是从两三百平方米的大户型开始买,从高楼层开始买。对卖方来说,最贵的最好卖,因为买大赚大,买小赚小。一个客户购买几套、十几套的情况很普遍。
房地产市场巨额的利润回报,也吸引了很多原先做实业的非房地产企业加入到房地产开发上来,一时间土地市场暴涨,楼板价不断创出新高,单价2万多元、3万多元的地王项目屡见不鲜。
2010年底,剧情突然出现逆转。当年4月和9月,国务院连续发布两次调控文件。政府连续出台房地产限购等多项政策;
经历了数次调控的温州房地产人起初并不在意,都认为房价有政府保底不会下跌,然而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直接导致当地楼市陷入低谷的,是2011年开始爆发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
2011开始,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市场动荡不定的多重压力,使温州中小企业步履维艰,一时间,企业、个人抛售房产现象大面积出现。
两名业内人士向早报记者表示,拥有多套房的大量贷款的业主开始断供,把房产抵押给银行获取资金的企业主也开始放弃房产这一负资产,淤积在各大银行的房源一度超过万套。
漫长的洗牌
从2011年开始,温州楼市进入了一场持续时间长达四年的大洗牌。
温州市民李非(化名)经历了当地楼市调整的整个过程。
李非2009年开始加入炒房大军,当时在温州郊县苍南、平阳一口气买了6套房子,单价在7000-8000元。
2010年,李非又在温州市区买了一套140多平方米住房,单价3万元,“当时房价疯涨,我是想着投资的。”2011年以后,房价开始出现暴跌。目前,李非在温州郊县的房子单价高的只有5000-6000元,低的只有3000-4000元;市区的房子价格则跌至2.2万元/平方米。
李非的一个陈姓朋友则完全通过炒房发家。
这名陈姓温州市民原本只有2套房子,在楼市火爆时期,他将这2套房子拿到银行去抵押贷款,然后去各楼盘付首付甚至只是定金。这使他的房产一下子增加到了十数套。
有一套房子,上午刚付20万元定金摇到号,下午就有人出价38万元买房号。一度,陈先生依靠炒房,资产大幅增值。但到了2011年,房价暴跌后,他不得不将其中大部分亏本售出。
据21世纪不动产温州区域中心加盟店店长金益城介绍,他们店所在的区域是市区核心区,楼市大跌前,板块内的二手房均价在4万元/平方米,目前的价格在2.5万-2.6万元/平方米。2015年以来,房东和客户的心态都比较平稳,投资性的需求已经没有了。
暴涨暴跌之后,一些楼盘出现了烂尾。
早报记者调查发现,温州很多项目至今一直处于烂尾状态,正由当地政府协调寻求项目转让。
另一方面,温州楼市的整体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今非昔比,温州楼市暴利已经不复存在。
“经历了四年的盘整、洗牌,目前温州房地产开发和买房,形成了一个平衡点,楼盘地价和建安、税费、营销等其他成本加起来,再加上开发商10%左右的利润,差不多就等于目前的售价。”陈德赚说。
我觉得也是,温州的产品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牛掰,我学龄前少数知道的地名就有温州这个地方,现在呢?没听说了,没落了,现在一看,原来还是地产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