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周期策划周期1208天 | 广告片时长广告片时长7949 |
pvc板性能
一般性能 pvc树脂为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的粉末,相对密度为1.35-1.45。制品的软硬程度可通过加入pvc透明板增塑剂的份数多少进行调整。纯pvc的吸水率和透气性都很低。力学性能 pvc有较高的硬度和力学性能。并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但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硬质pvc的力学性能好,其弹性模量可达1500-3000mpa。而软质的pvc的弹性1.5-15 mpa。但断裂伸长率高达200%-450%。pvc的摩擦性一般,静摩擦因数为0.4-0.5,动摩擦因数为0.23。热学性能 pvc的耐热稳定性十分差,140℃即开始分解,熔融温度为160℃。pvc的线膨胀系数较小,具有难燃性,氧化指数高达45以上。电学性能 pvc是一种电性能较好的聚合物,但由于本身的极性较大,电绝缘性不如pp和pe。 介电常数,介电损耗角正切值和体积电阻率较大,耐电晕性不好,一般适于中低压和低频绝缘材料。环境性能 pvc可耐大多数无机酸、碱、盐,多数有机rong剂。适合yi药,化工防腐材料。
pvc——聚氯乙烯鉴别方法
pvc常规鉴别方法一般归纳为如下三类,即:
(1) 燃烧法鉴别:
软化或熔融温度范围:75~90°c;
燃烧情况:点燃后自熄;
燃烧火焰状态:上黄下绿有烟;离火后情况:离火熄灭;气味:刺激性酸味。
这种方法是***简便和直接的,一般作为很好的选择。
(2) 溶剂处理鉴别:
溶剂: 四氢fu喃, huan己酮, jia酮, 二jia基jia酰胺;
非溶剂:jia醇, bing酮, 庚烷。
通过将疑似pvc塑料加入以上溶剂中,观察塑料的溶解情况来判断是否为pvc。溶剂加热后,溶解效果会更明显。
(3) 比重法:
pvc的比重为1.35~1.45,一般是1.38左右。可以通过比重差别或测定比重的方法,区分聚氯乙烯和其它塑料。但是由于pvc可以通过添加增塑剂、改性剂以及填料,使pvc变得比重差异很大,软硬差异很大,同时也会由于一些成分的加入,使pvc塑料的很多性能发生改变,致使我们常用的鉴别方法效果不明显,甚至现象发生改变,无法作出准确判断。比如:密度方面,增塑聚氯乙烯(大约含有40%增塑剂)时为1.19~1.35;而pvc硬制品却提高到1.38~1.50。如果是高填充pvc制品,密度有时会超过2。
另外,还可通过测定材料中是否含有氯来判定,但因为氯乙烯共聚物、氯丁橡胶、聚偏氯乙烯、氯化聚氯乙烯等都含有较高比例的氯,还要通过吡dian显色反应来鉴别。注意,试验前,试料必须经yi醚萃取,以除去增塑剂,试验方法:将经yi醚苯取过的试样溶于si氢fu喃,滤去不溶成分,加入jia醇使之沉淀,萃取后在前75度以下干燥。将干燥过的少量试样用不着1ml吡dian与之反应,过几分钟后,加入2到场滴5%氢氧hua钠的jia醇溶液(1g氢氧hua钠溶解于是20mljia醇中),立即观察一下颜色,5min和1h后再分别观察一次。根据颜色即可鉴别不同的含氯塑料。
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需要分辨的是pvc和pe塑料膜(袋),简易方法:
⑴触摸法
用手摸起来有润滑感,表面像涂了一层蜡(化学称为蜡感),这是无du的聚乙烯膜袋,而聚氯乙烯薄膜则摸起来有些发粘。
⑵抖动法
用手抖动,声音发脆,质轻易漂浮的是聚乙烯薄膜袋。而用手抖动声音低沉的则为聚氯乙烯薄膜袋。
⑶燃烧法
遇火易燃,火焰呈黄色,燃烧时有石蜡状油滴落,并有蜡烛燃烧时的气体,是无du的聚乙烯薄膜袋。若不易燃烧,离火即熄灭,火焰呈绿色,为聚氯乙烯薄膜袋。
⑷浸水法
将塑料袋浸入水中,用手按压入水后,能浮出水面的为聚乙烯,沉入水底的为聚氯乙烯(聚乙烯的密度小于水,聚氯乙烯的密度大于水;常温时分别约为0.92g/cm3和1.4g/cm3)。
也可取铜丝一根,在火中烧成红色,然后,将铜丝与试验用塑料薄膜接触,产生化学变化,再把蘸有该塑料成分的铜丝重新放回火焰中。这时需仔细观察,如果出现色彩斑斓、耀眼的绿色火焰,则说明这种塑料材料中含有氯元素,属于聚氯乙烯类材料。
纯的聚氯乙烯的密度为1.4g/cm3,加入了 增塑剂和填料等的聚氯乙烯塑件的密度一般为1.15-2.00g/cm3。
硬聚氯乙烯有较好的抗拉、抗弯、抗压和抗冲击能力,可单独用做结构材料。软聚氯乙烯的柔软性、断裂伸长率、耐寒性会增加,但脆性、硬度、拉伸强度会降低。聚氯乙烯有较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可作低频绝缘材料,其化学稳定性也好。由于聚氯乙烯的热稳定性较差,长时间加热会导致分解,放出hcl气体,使聚氯乙烯变色,所以其应用范围较窄,使用温度一般在-15~55度之间。pvc就是聚氯乙烯,是由43%的油和57%的盐合成出来的一种塑胶制品。与其它种类的塑胶制品相比,pvc更有效的应用了生料,减少了油耗。同时,pvc制造业对能量的消耗也很低。并且在pvc产品的使用后期,能够回收并转化为其它新的产品或焚烧以获得能量。